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二三级运营商生存空间越来越窄

2013年09月03日 09:43   来源:经济参考报    

  自8月初《“宽带中国”战略及实施方案》发布后,网络提速成热点事件。近日,三大运营商都表示将宽带提速,上海、北京、广东等地区更是先行先试。中国电信宣布全国范围内进入第三次提速,上海电信从9月1日起,100M和50M宽带价格减半,广东电信100M每月最低70元。一时间,“宽带中国”成为很多人触手可及的现实。

  业内人士认为,提速之下,以低价取胜的二三级运营商生存空间将被进一步压缩。记者调查发现,在多家运营商宣布提速降价之后,拥有鹏博士宽带、长城宽带等多家宽带企业的鹏博士电信传媒8月30日股价暴跌10%。

   二三级运营商低价“揽客”

  家住上海杨浦区的石先生每天回家上网成了一件烦心的事。“办了一家本地运营商的宽带,去年选择的是2M,但网速一直很慢。找维 修人员上门维修, 实测网速仅40K。后来将带宽提到15M,网速还是不稳定,前两天连微博都打不开,看视频更是卡到不行。”

  一般情况下,名不副实的宽带被公众称为“假宽带”。而石先生选择的产品主要是冲着价格便宜。

  记者调查发现,石先生所用的15M宽带产品一年费用为1200元,而上海电信的10M宽带一年费用近2000元。对比多家宽带运营商的产品可以发现,标注同样的带宽,二三级运营商的价格比一级运营商要优惠不少。即使上海电信对半降价的100M 宽带,一年费用也要3000元以上,而长城宽带的百兆宽带则才千元出头。

  对此,飞象科技首席产品经理项立刚表示,首先,二级运营商的带宽本来就是从一级运营商买的,如果价格上再没有什么吸引力,就完全没有竞争力了。其次,一级运营商100M 的带宽分配给10位用户,每位用户保证10M带宽完全不成问题。可如果是这样,二级运营商就会入不敷出了。所以他们会卖给几十人甚至上百人,这样运营商的收入上来了,但用户体验、上网速度就没有办法保证了。

  数据表明,鹏博士2013年中报显示,在互联网接入业务上,其营业收入增加200%以上,毛利率则 超 过5 0 %, 同 比 增 加2 0 %以上。增速之快,远超一级运营商。

  宽带不宽成投诉高发区

  宽带不宽的现象,一直是消费者投诉的高发区域。中国消费者协会数据显示,2013年上半年,在全国消协组织受理投诉情况中,网络接入服务投诉量位列服务投诉量第三位。中消协还特别指出:“在宽带接入服务中,消费者对花费相对较高的价格却用着相对较低的网速反映强烈。”

  上海泛洋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刘春泉告诉记者,即使消费者真遇到“假宽带”,打官司和投诉都比较困难,至少现在尚没有看到哪家运营商因为虚假宣传带宽而受到惩罚。“维权难的关键在于取证难,因为带宽不能以某个时点为准,只能以平均速度为准,而一般消费者并不具备相应的技术能力。”

  在2012年11月底,工信部公布了《宽带速率测试方法固定宽带接入》通信行业标准和《宽带速率测试方法用户上网体验》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标准,宽带速度测试有了标准。不过,项立刚告诉记者,这 两 项 标 准 只 是 技 术 性 的 测 量 方法,一般用户难以使用,并且也没有相应强制性的惩罚措施,所以知道这两项标准的人并不多。

  知 名 电 信 分 析 师 付 亮 告 诉 记者:“所谓‘假宽带’的根源,是国家对于带宽共享规定的缺失。比如运营商100M 带宽卖给100个消费者,还说能保证10M带宽这就是假的,但是现在政府对这种行为并没有惩戒。”

  二三级运营商生存空间被压缩

  中国的宽带市场是双巨头市场。据工信部数据及运营商财报综合显示,2013年上半年的宽带市场中,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两家用户数占全国用户数87%以上。在余下的市场份额中,又有一半被铁通公司占领。这么算来,留给二三级运营商的空间已然不多。

  在目前的宽带体系中,除了中国电信、中国联通等四家一级宽带运营商外,其它宽带运营商均为二三级运营商。这些二三级运营商主要是从上级运营商手里购买带宽,然后转售给消费者,从中间赚取差价。

  而随着“宽带中国”战略的推进,一级运营商持续的提速降价,对于二级运营商来说,产生了不小的压力。项立刚告诉记者,目前二级 运营商价格下降空间已经很有限,而且二级运营商购买的带宽已经是光纤传输,通过技术升级降低成本的空间也很有限。所以一级运营商提速降价,二三级运营商日子就很难了。

  不过,付亮告诉记者,小运营商的发展空间总是有的。一级运营商价格下降,那么和二级运营商的结算价格也会有所下降。二级运营商的当务之急,是在价格优惠的情况下,提供更好的服务。毕竟,大的电信运营商就像主动脉,而二三级运营商则像毛细血管,在很多大运营商照顾不到或者不愿顾及的地方,正是小运营商的发展机会。


(责任编辑:粟沙沙)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商务进行时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