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车豪宅、私人飞机、游艇晚餐、周末高尔夫、奢侈品定制、无透支限额的“黑金卡”……这些电视剧中的“富人标配”,在现实中已被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所拥有。他们正在成为各中外资银行争夺的头号目标,并被冠以“高净值人群”的称号。
羊城晚报记者发现,一边厢,从广州东站的和谐号入口绵延到深圳罗湖的出口,全是德国第三大银行——德累斯顿的巨幅广告,似乎大有盯上中国富人的意味;另一边厢,工商银行携手中联实业推出海悦会品牌,欲以超高端社交消费平台吸引高端客户。
据普华永道日前发布的“2013年全球私人银行和财富管理”报告显示,随着中国高净值人群的增长,中国已成为亚洲地区私人银行挖掘客户、拓展市场的首选之地。
本土私人银行门槛更高
近年来,“高净值人群”这一概念逐渐代替了“有钱人”一词。多份财富报告显示,中国的高净值人群一般指个人金融资产和投资性房产等可投资资产达600万元人民币的社会群体。而据胡润发布的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个人资产在600万元以上的高净值人群达到了270万人。
内地高净值人群的迅速增长,让本地银行和外资银行之间对高端客户的争夺进入白热化。然而,私人银行的门槛到底有多高?羊城晚报记者了解到,工商银行要求存款达800万元人民币,招行更达到了1000万元。外资银行中的恒生银行则要求日均存款余额不低于500万元人民币,渣打则称要求达到300万元人民币(或等值外币)。
“这些都是‘起步价’,各银行都会细分客户群的”,一位业内人士透露,内资银行的门槛普遍设得比外资要高,“因为原有的客户群体庞大,而外资银行近年来的门槛实际上也在拔高”。但他表示,与国外的私人银行相较,国内门槛确实谈不上高。“比如香港,基本上是100万美元起步,欧洲个别银行更要求亿万资产”。
上述人士还透露,由于外资银行都没有直接叫“私人银行”,所以让人颇感迷惑。比如一些高端理财项目入门才几十万元,“这并不是真正私人银行的概念,所以更高端的客户又在高端理财之前冠名VIP,叫VIP高端理财,他们内部还有更详细的划分”。
财富管理越高端越讲究私密
“别看网上经常有人高调炫富,其实我接触到的有钱人都十分低调”,直接服务传说中的亿万富豪的某外资行客户经理S小姐告诉记者,“举个例子,曾经有一位高端客户介绍朋友加入我们的服务,但私下里巧合的是,两人都不约而同地要求不能共用同一个客户经理”。
S小姐介绍,根据银行的条例和职业操守,即便是由同一名客户经理服务,也不可能向两位客户透露彼此的财富状况,“但确实有不愿和朋友甚至亲属分享同一个私人银行经理的情况,我们也尊重客户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