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华时报制图吴尚楠
昨天记者获悉,上海自贸区将加快金融制度创新,在风险可控前提下,或对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进行先行先试。
分析人士认为,在自贸区内允许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对于经济结构转型以及金融系统整体改革的推进,意义重大。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认为,对于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进程,我国金融业发展和改革“十二五”规划中有清晰阐释,即在5年间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逐步实现。目前“十二五”已棋至中盘,在自贸区实现资本项目可兑换,是金融改革的必然。国家行政学院决策咨询部副主任、研究员陈炳才表示,沪自贸区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手续将简化,将由核准制改为备案制,甚至可以直接登记,这将大大提高便利化程度。
中国人民银行一份2012年发布的报告显示,我国加快资本账户开放的条件已经基本成熟,其中完全可兑换和基本可兑换的资本项目达到了三分之二。如果区分主权货币,有80多项,其中三分之一已开放。交行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员陈鹄飞指出,建立自贸区的根本目的应是致力于削减贸易交易成本,促进中国的商品、服务贸易进一步发展,同时,通过在自贸区内审慎推动部分“资本项目下的人民币可兑换”的试点业务,为进一步促进服务贸易发展和推动人民币资本项下可兑换积累经验,从而最终实现以开放促改革的政策目的。
>>解读
如何推进需审慎
国家行政学院决策咨询部副主任、研究员陈炳才表示,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循序渐进,任何一项放开都需要出台相应的管理办法。人民币可自由兑换在准入门槛、行政审批等方面都存在一定障碍。
金融问题专家赵庆明也认为,人民币改革的最终目标是明确的,即利率、汇率实现市场化和资本项目高度可兑换,但是从当前市场化程度不高、可兑换程度有限的现状来看,要达到这一最终目标,如何推进是个问题。
专家指出,就全国范围而言,依然会采取“三步走”步骤。如先期会放松有真实交易背景的直接投资管制,鼓励企业“走出去”;中期会放松有真实贸易背景的商业信贷管制,助推人民币国际化;长期加强金融市场建设,先开放流入后开放流出,依次审慎开放不动产、股票及债券交易,逐步以价格型管理替代数量型管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