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数据趋暖政策利好 A股酝酿向上突破

2013年09月09日 17:52   来源:新华网   潘清

  CPI符合预期,PPI降幅收窄,宏观数据印证经济复苏态势。探讨已久的优先股制度,也恰在此时传来渐行渐近的脚步声。

  此前一直处于徘徊状态的A股应声大涨,上证综指成功攀上2200点整数位。在数据趋暖政策利好的背景下,A股正在酝酿向上突破。

  宏观数据印证复苏态势

  国家统计局9日公布的数据显示,8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同比上涨2.6%,较前月稍有回落。

  在诸多研究机构看来,CPI温和回落表明通胀无忧,为新一轮经济增长政策提供了更大的回旋余地。

  与符合预期的CPI相比,工业生产者价格指数(PPI)显然令人惊喜。数据显示,8月份PPI同比下降1.6%,环比则出现了0.1%的升幅。

  华鑫证券投资总监仇彦英表示,PPI连续第三个月降幅收窄,表明中央近期采取的一系列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举措正在实体经济领域逐步显现成效。“这也为国民经济企稳回升提供了支持。”

  事实上,经济复苏格局的确立还获得了更多数据的印证。月初发布的8月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较上月上升0.7个百分点,创下年内新高。而先于CPI公布的外贸数据也显示,扣除汇率因素后,8月份中国进出口总值增速达到7.1%。

  相继亮相的经济数据不约而同地显现趋暖态势,为弱势A股提供了有利的运行环境。进入9月以来,A股基本上呈现单边上行态势。9日当天,上证综指成功收复2200点整数位,录得3.39%的强劲涨幅。深证成指涨幅也超过了2.7%。与此同时,两市成交大幅攀升至3100亿元以上,显示在宏观经济逐渐见底的背景下,市场做多意愿强烈。

  优先股试点预期促银行股集体发力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良好的经济数据之外,因市值庞大而一向表现不温不火的银行股集体大涨,成为当日A股放量攀升的重要驱动力。

  9日当天,农业银行、浦发银行、交通银行、兴业银行、平安银行涨停,排名A股总市值第二位的工商银行也有4%以上的涨幅。

  究其原因,一则与优先股相关的消息导致了银行股的集体发力。有媒体报道称,部分银行将下一步解决核心资本压力的方向锁定于优先股。浦发银行、农业银行被认为可能成为试点银行。

  中金公司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也表示,优先股相关规定在未来几个月内出台的概率较大,实际发行最快于明年上半年启动。

  事实上,自今年5月证监会透露正按照有关要求积极开展优先股研究工作以来,这一在国际市场常用的融资机制就一直受到市场各方的密切关注。近期,证监会在答复全国人大代表的建议时表示,建立优先股制度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开展试点的基本条件已经具备。

  在仇彦英看来,优先股类似于永续债券,可以通过提供长期稳定股息收入,为战略资金进入A股市场解后顾之忧。

  财经评论员郭施亮表示,推出优先股不仅能够缓解上市公司资金压力,还能够减轻对二级市场的冲击,对当前低迷的证券市场会产生很好的提振效果。

  A股后市或现结构性突破

  进入2013年以来,在GDP增速持续走低等因素的打压下,A股延续弱势震荡格局,6月更遭遇罕见“钱荒”冲击而出现重挫。

  下半年以来,A股表现有所改善,截至9月6日已连续七周周线收阳。对此好买基金研究中心认为,宏观经济数据的改善正在对投资者情绪产生积极影响,大盘指数企稳态势愈发明显。虽然临近季末资金面趋紧的风险值得关注,市场仍可能维持震荡向上走势。

  经历了长期低迷之后,弱势A股或正酝酿向上突破。不过,在“齐涨共跌”时代悄然逝去的背景下,这种突破或仍延续“结构性”的特征。

  作为今年以来结构性行情的主角,创业板指数年内累计涨幅已逾七成,大幅超越全球主流指数。蕴藏在经济转型中的成长性机会,吸引了众多投资机构的目光。截至二季度末,偏股型基金在创业板的配置比例首度超过10%,跃升至12.1%。

  尽管难免泡沫的质疑,创业板指数仍被认为具备估值优势,并可能延续强势。

  半年报显示,355家创业板公司上半年营业收入同比增长超过两成,代表创业板市场精华的创业板指数成份股营收增长更高达25.93%,远高于代表传统蓝筹的上证180指数成份股。富国基金指数投资首席分析师章椹元表示,基于高成长性,目前创业板指数估值仅为前期的三分之二左右。

  受益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创业板之外,A股更多的热点或来自经济社会改革的全面推进。近期“自贸区概念”和“土地流转概念”的轮番走强,已经开始传递出这样的信号。

  在此间诸多机构看来,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举行在即,投资者对于各项改革的预期以及未来各项实质性改革举措的推出,都有望为A股市场营造更多结构性机会。

  从这个角度而言,在宏观经济环境日趋回暖、政策面支持不断明朗的背景下,把握整体环境改善下的结构性突破机会,或将成为后市A股投资的制胜关键。


(责任编辑:魏京婷)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商务进行时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