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份,深圳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同比涨2.5%,7月份上涨2.4%,6月份上涨2.6%。面对这一些看似枯燥的数字,家住南山区桃源村的李阿姨总是纳闷,连续几个月的数字差别不大,可是为什么蔬菜的价格却一天一天往上涨,8月鲜菜价格竟然环比上涨9.2% 。昨日,是全国第四个“统计开放日”,国家统计局深圳调查队邀请调查员、调查对象和新闻媒体等举行座谈,让大家详细了解CPI、PPI等数据采集过程。
与桃源村李阿姨一样,其实近九成的居民都会有实际物价快过CPI涨幅的深切感受。为什么CPI跟个人感受不一样?在昨天的“统计开放日”上,国家统计局深圳调查队相关负责人解释,CPI是一个综合统计指标,并且是一个平均数。每个人的具体情况不同,对反映总体的统计指标的感受就会存在差别。从统计内容来看,CPI中既包括价格上涨的商品,也包括价格下降的商品,还包括水、电、油、气等由政府定价的商品,如果每个人都从某一个或者某一部分商品价格变化的感受,与根据全部商品价格平均计算出来的涨跌幅度相比较,必然会产生差异。
国家统计局深圳调查队副队长、新闻发言人伍健铭告诉记者,以今年8月为例,食品类价格同比上涨2.7%,食品类中包含鲜瓜果、肉禽及其制品、鲜菜、蛋、水产品和粮食等,各自涨跌不一。此外,个人承受能力也存在差异,低收入者消费水平低、消费面窄,这部分人群对于食品价格上涨十分敏感;反之,高收入者消费水平高、消费内容广,对于食品价格上涨的承受能力强。
在昨天的第四个“统计开放日”上,记者还了解到,之所以对CPI的涨幅存在误解,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对于价格的变化,往往是将时点价格进行比较。一般是将今天某一商品的价格和昨天或者前几天的价格进行比较,而CPI的对比时间则是相对固定的,同比是指价格相对上年同月比较,环比是指本月与上月的对比。在时间的问题上,还存在另外一个理解误差,深圳是在9月11日才会公布8月CPI数据,市民存在误解,市民往往会以9月中旬的市场价格来衡量8月CPI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