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上海自贸区总体方案设计参与者答辩三大"是"与"非"

2013年09月13日 17:35   来源:中国新闻网   李佳佳 郁玫

  中新社上海9月13日电 题:上海自贸试验区总体方案设计参与者答辩三大“是”与“非”

  作者 李佳佳 郁玫

  当人们都在急切地问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是什么”的时候,上海WTO事务咨询中心总裁、上海市政府参事室主任王新奎却在花大量时间向外界解释上海自贸试验区“不是什么”。

  “它不是政策洼地,不是中央给上海开的小灶,它不搞碎片化政策,也不搞不可复制、不可推广的政策。”

  这样的释疑解惑,是这位中国对外开放领域知名学者,同时也是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设计的参与者近期的主要任务。有迹象表明,未来这种答问仍将继续。

  “赛场”变了,中国参赛吗?

  中国总是在马不停蹄地追赶世界经济的脚步,从复关到入世,直至后WTO时代,追逐的步伐从未停歇。

  “迎头赶上”,曾是多少中国人时常挂在嘴边的一个词,可就在中国人埋头拉车之际,世界却也经历着变革。

  全球金融危机后,世界的贸易和投资规则加速重构,以美国为首推动的TPP(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协定)和TTIP(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协议),大有取代WTO之势,“加不加入”成为当前摆在中国面前最现实的问题。

  “就好比你参加一个比赛,可是参加这个比赛的人都去了另一个赛场,你一个人抱着个冠军奖杯,下面却没有人鼓掌,”王新奎说,习近平总书记访美以及后来的中美战略经济对话,均表明中国“愿意参赛”的态度,“中国要继续开放,好处是能促进中国国内最最要紧的改革”。

  管与不管,改革的方向是什么?

  很多人似乎都已意识到改革迫在眉睫,然而怎么改?改什么?往哪改?却鲜少有人能说得清。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虽以“贸易”冠名,其实质却在于投资准入管理体制改革,在于制度的创新。

  “改革的整体方向是提高投资准入环境的自由化程度,让市场主体按照对市场的判断,自由决定资本要素的去向。”王新奎说。

  ?让市场自由选择,是否意味着某种程度的“袖手旁观”,政府究竟管不管?

  ?“我们原先的管法简单又笨,比如说生下的孩子会生病,那我们就不许生孩子,要生就要经过审批,其实这是管不住的,超生游击队到处都是。”王新奎认为,今后应该把以准入阶段的审批为主,改为以准入后的监管为主,把投资准入管理的关口向后移,这样“不是不管,而是管得更有效率,更透明”。

  敢不敢试,28平方公里怎么弄?

  从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构想诞生之初,有关其风险与收益的争论就从未停止过。

  事实证明,风险总与收益相对称。王新奎说:“有些事情还是要‘摸着石头过河’,你老站在岸上怎么行,首先要下水去摸一摸”。

  继上海之后,中国其它地方也纷纷传出申报自贸区的消息,显示了地方改革的热情高涨。而对上海来说,要做的就是将眼下这28平方公里的热点区块,变成政策输出的“样板”。

  “很多人忘记了中央讲的话,(试验区的政策)是要可复制的,而复制是一步步进行的。”

  王新奎奉劝指望投机者:“来拿现钞的,就不要来。”

  他说:“上下都要有改革的期望,可能大家对改革的期望各有不同,但,当所有人都行动起来,改革就有了能量和推动力。”


(责任编辑:向婷)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商务进行时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