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日在京披露的“2013中国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报告”显示,从经济环境看,中国经济未来10年面临两大主题:经济转型和老龄化,将在多方面重构中国经济发展路径,从而将会深刻改变中国的产业格局,银行的经营模式也将不得不随之改变。
“中国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报告”由《银行家》杂志主编、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党委书记兼副所长王松奇担任课题组组长,欧明刚、刘煜辉等学者组成的团队共同研究撰写。评价报告2005年首次发布。
最新一期发布的报告以2012年度中国银行业的基本业绩和表现为主,通过基于竞争力指标体系的分析评估,较为全面地反映中国商业银行竞争力格局的最新进展。
报告认为,未来的经济转型和人口老龄化都将导致中国总储蓄率下降,从而抬升经济中自然利率水平。如果逐步放松对金融要素价格管制(利率市场化),价格一定会呈现出追随经济中自然价格(影子价格)的趋势,因此银行负债成本存在刚性上升压力。银行是否能提高生息资产的回报水平,取决于银行的风险控制和定价能力,即银行能否通过细分市场、细分客户并进行精细定价。
然而,此前国内银行主要靠抵押品和担保投放信用,在人民币升值趋势中依靠抵押品价格不断上升来实现信用扩张,所以普遍缺乏风险甄别和定价能力。因此,面对负债成本中长期上升的趋势,必然要承受息差收窄的阵痛。2012年年报显示,17家全国性商业银行中有11家净息差下降。
“这意味着商业银行对资本使用效率的要求提高,商业银行将寻求更高的资产回报,从而在配置资本时更加谨慎。息差压力可能会促使银行将更多贷款投向之前不够重视的私人和消费领域,而减少对基建贷款的支持。”欧明刚说。
他认为,未来调整资产负债结构,加强成本的精细化管理,拓展盈利渠道,将成为银行业的普遍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