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叙利亚危机缓和 国际油价或震荡下滑

2013年09月18日 07:24    来源: 国际金融报     张竞怡

 

  国际油价上涨的劲道松懈了。9月16日,国际油价大幅回落,纽约油价跌至8月26日以来的低点,布伦特原油期价跌至110美元左右。市场人士指出,原油价格短期存在调整的可能,将主要受到供需面影响,后市预计以震荡下滑为主

  地缘政治局势趋缓

  9月16日,国际油价大幅回落,纽约商品交易所10月交货的轻质原油期货价格跌至8月26日以来的低点,收于每桶106.59美元,跌幅为1.5%。11月交货的伦敦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下跌1.63美元,收于每桶110.07美元,跌幅为1.5%。市场人士指出,两地国际油价都将挑战重要支撑位,布伦特油价将测试每桶110美元附近的支撑,纽约油价将测试每桶103.5美元重要关口。

  上海中期期货分析师李宙雷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近期国际原油自高点大幅回落,主要的原因是叙利亚危机的缓和,美国与俄罗斯达成的协议避免叙利亚遭受军事打击,这直接导致前期的原油风险溢价逐步被挤出,油价短期大幅下跌。”

  9月14日,美国与俄罗斯在瑞士日内瓦就销毁叙利亚化学武器问题达成框架协议。根据协议,联合国武器核查人员必须能在11月之前进入叙利亚。最终目标是在2014年年中之前全部销毁或者转移叙利亚化学武器。叙利亚新闻部长9月15日表示,叙方将会遵守俄美达成的有关叙利亚化学武器的协议。

  国泰君安期货分析师董丹丹也向《国际金融报》记者指出:“叙利亚事件短暂推涨油价,随着事件的逐步平息,油价将逐步回归供需面。”

  而她进一步指出,原油价格前期飙升还受到利比亚的供应短缺问题支撑,8月利比亚产量大降40%。

  不过,在利比亚减产的同时,沙特大幅增产,8月该国日产高达1019万桶,达到1980年以来32年最高水平。董丹丹分析:“即使如此,沙特增产也未能完全弥补利比亚减少的供应量。不过,随着北海地区的供应增加,以及利比亚产量恢复,全球原油供应偏紧的格局将逐步缓解。”

  据装船计划及业内消息,北海10月原油产量或较9月增加8.2%。同时,利比亚国家新闻机构报道,该国El Feel和Sharara油田已恢复生产。

  李宙雷认为,利比亚部分油田开始恢复生产也对油价形成压制。因此,短期来看,地缘政治的缓和是导致油价下跌的首要因素。

  全球用油旺季已过

  在市场人士看来,地缘政治局势缓和是影响国际油价的短期因素,随着这个因素的退烧,油价正回归基本面。

  不过,国际原油市场的需求旺季已经过去,前景堪忧。董丹丹指出:“目前原油市场供给端影响逐步减弱,而需求正处于下降阶段。”

  作为全球最大的原油消费国,美国的驾车高峰旺季从5月底开始到9月初结束。美国的汽油消费量从今年夏天最高的930万桶/日已经下降到860万桶/日,后期仍将继续下滑。

  针对成品油消费的下滑,全球炼油厂已经作出了积极反应。8月初,全球运行中的炼油厂产能共计9420万桶/日,是历年来的最高值,之后便逐步下滑,截至9月中旬,产能已经下降到9280万桶/日。

  李宙雷也强调:“就基本面而言,目前全球的夏季汽油消费旺季已经结束,季节性的支撑作用在弱化,这对油价形成不利的影响。”

  董丹丹指出,两地原油市场纷纷靠近关键支撑位,消费端的利空影响将逐步发挥作用。消费端已经出现拐头之势,原油若跌破关键支撑位,将打开趋势性下跌空间。

  QE退出预期压制

  9月17日至18日举行的美联储货币政策会议是本周市场焦点,也是最大不确定性因素,国际投资者对于量化宽松政策退出预期逐步升温,该预期打压全球大宗商品市场价格。

  经济数据方面,美国纽约联邦储备银行9月16日发布的报告显示,9月份纽约及周边地区制造业活动指数连续第四个月扩张,但扩张速度较上个月有所减慢。此外,衡量今后6个月商业前景的指数连续第三个月增加。9月份该指数从上个月的37.4增加至40.6,为2012年春季以来的最高值,表明企业对未来半年商业前景的乐观情绪十分普遍。数据为美国经济复苏加分,也使退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QE)的可能性加大。

  不过,美国前财政部长劳伦斯·萨默斯近日宣布退出美联储主席人选角逐。萨默斯的货币政策观点倾向于鹰派,若其当选,美国货币政策趋紧力度或大于市场预期。市场人士认为,萨默斯退出角逐,对美国货币政策延续性和可预见性有益。

  李宙雷分析:“就美国QE而言,市场绝大部分人预计,美联储在此次会议上将缩减QE,但缩减规模还存在分歧。不过,从萨默斯退出美联储主席竞争这一事实来看,美国政府还是希望减少QE退出对市场的冲击,未来将稳步退出。因此,只要不出现大规模的缩减结果,其对油价的影响将不会特别大。”

  李宙雷预计,原油短期存在调整的可能,后期还是要密切关注利比亚、伊拉克等欧佩克(石油输出国组织)产油国的国内生产情况,前期油价上涨的动力之一就来自于上述两国产量的减少。

  董丹丹则认为,油价将逐步回归供需面,后市将以震荡下滑为主。


(责任编辑: 华青剑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