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电商平台京东集团对本报记者证实,拟在上海设立的小额贷款公司确已通过专业监管部门上海市金融办的审批。不过,这仅仅是完成了前置审批程序,后续还有注册等很多程序要走,因此目前还无法预期公司何时正式成立以及开展相关业务。
另一家互联网公司百度也计划在上海设立小额贷款公司。此前,电商阿里巴巴已经在重庆和杭州两地经营小贷业务两年多。
从“中间人”走向台前
消息人士表示,京东拟设立的小贷公司注册资本金为3亿元,杠杆率控制在50%。百度公司今年2季度已递交小贷业务申请,目前已经取得贷款业务牌照。注册资本金为2亿元,不排除后续增资。
其实,京东等电商早已经间接涉足小贷业务,只不过全部依托银行来完成。去年京东就与中国银行合作推出“供应链金融服务”,其中京东扮演中介角色:供应商凭借着其在京东的订单、入库单向京东提出融资申请,核准后递交银行,再由银行给予放款。
此次小额贷款公司的设立,标志着京东从中间人的角色走向台前。不过,京东对此仍小心翼翼,声称主要资金仍来源于银行合作,即便获得牌照后,京东表示小额贷款公司的服务对象也主要针对京东集团的供应商(自营)以及卖家(开放平台)。另一家公司百度也低调表示:目的是为了响应国家扶持小微企业的号召。
电商涉足金融是大势所趋
“这些网络零售平台涉足金融是迟早的事情。 ”一位互联网专家说,由于零售业被认为天生就有做金融的基因:现金流充足、网点密布、客户信用关系牢固。过去十年,京东、阿里巴巴等电商平台积累了大量的交易信息,凭借手中数据、资金以及技术优势,它们已完全具备小贷业务的能力。而从国际上看,沃尔玛很早就在金融服务领域寻求突破。
一位电商内部人士说,阿里巴巴、京东商城的本质也是零售商,要正常运转起来,一定是有商业信用和资金账期存在,所谓“到嘴的肥肉不吃白不吃”,何况还是两全其美的事情。比如京东商城尝试的“应收账款融资”,可以让供应商最快一周以后就可实现部分回款。而京东从供应商向银行提交的利息中提取一定比例的服务费,是一件皆大欢喜的事情。
政策仍是主要“门槛”
看起来很美的事情,做起来往往很难。金融一直是零售商心中的一个痛处。沃尔玛做了十多年,一直被排斥在银行大门之外,因为银行业等传统金融机构害怕它取得银行执照,所以阻止其进入。
从阿里巴巴试点来看,小贷业务仍受到很多限制,比如资金来源有限、无法跨区域和跨平台经营等问题,预计京东和百度经历的坎坷会更多。比如沉淀资金的问题,沃尔玛就可以先与有资质金融服务公司或银行合作,为消费者办理可充值的预付借记卡,由此获得大量现金沉淀。而在国内,在无数双眼睛的监督下,支付宝等公司沉淀资金的获取和使用受到了严格限制。(薛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