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观察
周一早盘,民营银行概念股一片欣欣向荣。据不完全统计,截至中秋前,陆续放出有意发起民营银行的企业已经多达20余家。不断地有记者在求证,不断地有企业在否认,不断地有市场人士发出新的推测,然而,每一次的传言背后,都伴随着股价的跌宕起伏,有关民营银行的设立似乎已演变成投资客们的一场“赌局”。
“细则未定,谈什么都太早”,这是数次采访中,长期关注民营银行的温州市中小企业协会会长周德文说过最多的话。私下里他也坦言,民营银行一来个风吹草动,就是他最忙的时候,一天里接到的电话不计其数。
民营银行设立的细则迟迟未定,造成了多个消息出口:专家预言、业内人士推测、企业意愿的表达和媒体的揣测,但独缺权威监管层的消息,“到底何时开闸”、“细则何时出”等关键性问题仍然无解。
比起民间资本对于民营银行开闸的渴望,监管层表现相对淡定,民营银行依旧“千呼万唤不出来”,设立细则依然是“犹抱琵琶半遮面”。此种情况下,传言如风,而相关记者已然成为“追风者”。
也有跑线记者私下抱怨,这是一条说不清楚是谁的线,采访资源严重匮乏,每个稿件都是在不断的求证中成文,但也许隔天就被同行的一篇文又给重新否定,字里行间最多的就是市场人士和业内推测,有记者大叹“当财经记者多年从未这么捕风捉影过”。
这种捕风捉影反映在资本市场上就是相关上市公司股价的过山车。比如节前在连续4个涨停过后,红豆股份公告称公司无意申办民营银行,令其一日之内被封于跌停板。各种民营银行概念股的扑面而来,投资者“听风就是雨”,也让交易中的道德风险进一步加大。
企业在各种传言中也表现各异,有人积极有人低调,但谁都不好说高调的就一定不能拿牌,低调的也不一定就真的能拿牌。谁能申报、向谁申报、资本金多少,暂且无人确信知道。但是股市上的“跌宕起伏”,似乎也给监管层提了醒,嚷嚷了多年的民营银行细则也该见天日了,应把民营银行真正还给民间资本,而不能任由其设立成为投资客们的一场“赌局”。
戴曼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