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新机销售创纪录,但也有分析人士指出,今年是苹果首次将中国纳入iPhone的首发地,如果把这一因素考虑进去,这一销售业绩恐怕不如表面反映的那样亮丽。
短短3天时间,苹果两款新手机就在上市后的首个周末创下销量900万部的新纪录,并获得52亿美元的营业收入……
被网友戏称为“土豪金”的iPhone 5S金色版,因受到中国“果粉”热捧,目前在广州等地黑市已被爆炒至9000元~1.3万元,虽比官方报价高出一倍仍一机难求……
iPhone新机销售的不俗表现让拥趸们兴奋不已,这不仅碾碎了此前“果黑”对于苹果的质疑,也令其在美国上市的股票周一狂飙5%,创下7月以来最大单日涨幅。转眼间,那个饱受市场争议的手机巨人似乎又回来了。
新机销售创纪录
据彭博社报道,苹果两款新手机上市后的首个周末,创下了销量900万部的新纪录,是此前纪录(500万台)的近2倍。而依据苹果的公告,高端版iPhone 5S并没有敞开供货。
良好的销售也再次彰显了苹果作为全球第二大智能手机(仅次于三星)的号召力。据分析师预测,在短短3天内,iPhone 5S和5C就创造了52亿美元的营业收入,相比之下,此前的智能手机之王黑莓,刚刚以47亿美元的价格被出售给加拿大费尔法克斯金融公司。
在另一份公告中,苹果预计本季度收入将达到340亿~370亿美元,毛利率将维持在36%~37%之间,均为此前预测区间的上限。这直接推动投资者疯抢苹果股票。本周一苹果股价就直接高开近6%,截至收盘上涨5%。
佳绩被指暗藏玄机
不过,在炫目的销售数据背后,真实的情况有看上去那么好吗?
对此有分析人士指出,苹果新机狂卖的背后依然隐藏着玄机。根据投资机构Piper Jaffray分析师蒙斯特的报告,苹果创纪录的销售量应该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预计在首个周末期间,5S和5C的终端销售量仅为550万台,而分销给经销商的量为350万台。
蒙斯特认为,在900万台的总销量中,大约有15%来自中国,即大约135万台。由于苹果今年是首次将中国纳入iPhone首发地,这也产生了一个疑问:如果与往年相比较时也考虑进中国因素,那么情况还是不是表面反映的那么好?
据手机分析商Localytics分析,iPhone5S销量为略超700万台,5C约为190多万台。相比之下,去年iPhone5的首周全球销量为500万台,12月中旬开始于中国的销量为200万台。这意味着,若去年也加上中国因素,那么iPhone5实际销量为700万台,与今年的5S基本持平。
从另外一个角度看,这是苹果首次同时销售两款手机,所以将5C和5S加起来与过去相比,本身也不太公平。Localytics认为,目前很难从销售数据判断苹果的iPhone是否异常火爆,但不能简单地说今年销量接近去年的2倍。
9月23日,三星也宣布GALAXY Note系列第3代智能旗舰手机正式登陆中国,其具备电池寿命更长和更炫目的视觉体验等功能,这毫无疑问会向iPhone 5C和5S发起挑战。资料显示,今年2季度三星智能手机出货量的市场份额为31.7%,远高于苹果的13.2%。
新机供应或持续紧缺
在本轮新机销售中,拥有一部“土豪金”手机已成为了幸运的象征。由于这一款手机卖得太火,以至于欧美大部分地区的货架上已看不到该款手机,这也导致苹果忠实粉丝们不得不另辟蹊径,多花近一倍价钱来获得心头所好。
面对iPhone 5S价格的暴涨,一些分析人士甚至认为,由于5S供应量有限,未来的价格还将继续上扬。
对目前市场供应不足的现象,有分析师认为这是出于苹果公司采用的营销策略,即故意通过抢购场面来制造“饥饿营销”;但也有业内人士透露,限制5S供应量的关键因素是其核心部件,即指纹传感芯片的供应量严重不足,导致其出货量低于市场需求。
《每日经济新闻》
相关新闻
47亿美元 “加拿大巴菲特”牵头黑莓私有化
北京时间昨日凌晨,加拿大老牌手机厂商黑莓发布公告称,已与费尔法克斯金融控股有限公司牵头的加拿大财团签订出售意向书,后者出价9美元/股收购黑莓,交易总价达47亿美元。此价格较黑莓上周末的收盘价溢价3.1%。
目前,费尔法克斯持有约10%的黑莓股份,公司首席执行官正是有着“加拿大巴菲特”之称的普莱姆·沃特萨。公开资料显示,沃特萨领导下的费尔法克斯去年成为黑莓最大股东。今年8月,在黑莓公开表示开始寻找潜在买家后,沃特萨以避免利益冲突为由宣布辞去黑莓董事职务,这也被解读为他将参与竞购。
根据黑莓公告,11月4日双方将签署最终协议。在此之前,费尔法克斯将有6周时间展开尽职调查,黑莓特别委员会则表示,费尔法克斯财团提出的收购报价正处于观望期,其间黑莓将考虑是否有其他报价方案可供选择。这就意味着,事情仍有可能发生变化。据知情人士透露,目前有意收购黑莓的财团仍在不断变化,参与者和投资比例一直处于调整状态。
目前,黑莓手机业务日渐衰落已是不争的事实,近日宣布专攻专业消费级市场的黑莓,依靠其最新上架AppStore的即时通信应用BBM及黑莓企业服务器希望扭转不利局面。但业内分析人士认为,在企业服务这一块,黑莓的市场已慢慢丢失,如果市场份额上不去,大部分企业都不太倾向于作出选择。而BBM则推出太晚,市场上竞争性产品已经太多了。
路透专栏作家赛然表示,此次收购风险很大,考虑到黑莓产品需求大幅滑坡,公司成功转型的希望渺茫。但也有分析师认为,私有化是黑莓求生的最佳方式,黑莓有望借此缩小规模,实现盈利并维持运营。 《每日经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