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小米雷军:绝地重生 不想再重走金山老路

2013年09月25日 16:55    来源: 中国新闻网    

  雷军体验过绝望和迷茫,现在,借助小米公司,他才坐到了第一排的位置上

  9月5日,国家会议中心一层大厅,在进行完第二场发布会后,一直被尖叫声覆盖的会场沉寂下来,如潮的观众一波波散去了。

  一如往常、穿着黑色短袖T恤和蓝色牛仔裤的雷军和一位中年女米粉合影后,站在大厅的门口,一个看起来像他女儿的小姑娘牵着他的手,言笑甚欢,而他则一脸祥和。作为IT界的工作狂,这可能是他少有的放松时刻。

  雷军今年44岁了,是互联网行业的“老革命”。但是直到最近3年,他才成为互联网行业真正的明星。与百度的李彦宏和腾讯的马化腾相比,这多少显得有点大器晚成。

  他担任创始人、董事长兼CEO的小米公司发展神速。在刚刚过去的8月,成立仅仅3年4个月的小米公司进行了最新一轮融资,其估值已达百亿美金。在中国互联网行业,市值超过百亿美金的上市公司,只有百度、360、腾讯,而它们从创立到百亿市值,分别用了7年、8年和9年。

  即便把视野投向国外,雷军和小米公司依然有骄傲的资本。大部分手机厂商的日子看起来都不太好过。摩托罗拉在3年前被出售给谷歌,刚刚被微软收购的诺基亚设备业务,作价仅为72亿美金。就连曾被认为是潜力黑马的台湾手机公司HTC,截至8月底,其市值仅为44亿美元。

  在不惑之后,雷军才迎来了他的鼎盛之年。不过,他和他的高管们都相信,小米公司还处于起点。“现在小米只展开了它框架的十分之一,除了速度超过预期,至于规模、节奏、发展模式等等,都没超出雷总最初的设想。”小米公司联合创始人、副总裁刘德说。

  雷军正站在时代的风口浪尖上,但是他靠的显然不仅仅是运气,他并不是每一步都踩在了点子上。一位接受了雷军投资的创业者唐光宇说:“只有了解了雷军在金山公司的艰难经历,才能真正了解雷军。”

  那个时候的雷军体验过绝望和迷茫,现在,借助小米公司,他才坐到了第一排的位置上。

  小米飞到平流层了

  年初的时候,雷军曾下了个结论,小米不可能再失败了。刘德也有同感,他打了比方:“小米公司就像个飞机,起飞的时候比较颠簸,但是现在飞得越来越高,到了平流层了,稳多了。”

  数据最能说明一切。首先,从估值上来说,小米公司已经超过百亿美金,“其实我们并不缺钱,融资是想看看公司到底值多少钱,也给兄弟们个交代。”刘德说。

  第二,从营收上来说,小米公司在2013年上半年售出了703万部小米手机,营收为132.7亿元,已经超过了2012年全年营收126亿元。雷军透露,按照目前的增速, 2015年小米公司的营收就将超过千亿。

  一位风险投资公司合伙人9月15日告诉《中国新闻周刊》:“雷军属于很要面子很要强的人,不会瞎忽悠,这个增速他说出来应该不难达到。”

  第三,从品牌和用户忠诚度上来说,小米公司的品牌价值已经凸显——公司发布会卖门票而且一票难求的情况并不多见。小米手机都成了黄牛党的抢手货。小米今年发布的一款低端红米手机,官方售价799元,因为一机难求,在网上被抬价到1100元左右。

  而在供应商那里,小米公司也已经获得了相对强势的话语权。

  当初小米公司遭遇的第一个大难题,就是供应链危机。第一年负责供应链谈判的是刘德,那简直是 “求人之旅”。一天要见12拨供应商。对方的问题接二连三地抛过来:“你们做过手机吗?你们做手机有成功经验吗?有失败经验吗?”

  刘德老老实实地回答:“没有。” 对方的答复是:“你们连失败的经验都没有,我真的不能相信你们能做手机。”

  最终他们用了五个月的时间,一家一家地说服。到了2011年5月底,供应链全面跑通,8月16日,第一款小米手机如期发布。随后,供应商大佬们纷纷出现在小米公司的发布会上。

  一直以来,因为雷军公开承认是乔布斯的门徒,同样崛起于移动互联网时代小米公司,自然也被拎出来和苹果比较。

  比如,与三星和诺基亚的机海战略相对应,小米和苹果都采取单机海量的战略,手机款型很少,但是由于单机的销量很大,整体上的销售收入可以比肩采取机海战略的公司。

  这一战略也孕育着巨大的风险,原因在于只要有一代手机砸在手里,这个打击对于公司来说都是惨重甚至致命的,在这一点上,显然,雷军和乔布斯都有足够的自信。

  但是另外一方面,雷军的路子与乔布斯并不相同。比如,与苹果公司的相对封闭的做法相比,小米公司是个“全民性”公司。

  “我们怎么能保证单机战略不失败呢,路径就是用互联网的方法,让全民参与进来,大家都提意见和建议,我们就知道用户需求是什么,该往哪个路子上走。”刘德告诉《中国新闻周刊》

  小米1上市前,小米公司依靠每周更新的操作系统,迅速积累了大量的粉丝,这种累积效应,导致小米1刚一上市,粉丝能量带来的销量就迅速爆发了。

  而雷军现在依然极为重视用户的感受。9月5日的发布会,尽管引来了米粉们一阵阵的尖叫,但是雷军依然不满足。在第二场以小米员工为主的发布会上,他好几次遗憾地说:“我讲到这儿,本以为该有尖叫的,为什么没有呢?!”

  绝地再生

  9月5日发布会一结束,雷军等人就被堵住了,他们被要求在T恤、笔记本、旗帜上等一切能签名的地方签名。在热情的观众一层层的包围中,他们是绝对的焦点。

  不过,回首望去,在加入小米之前,雷军、刘德、周光平等人,多少都有点壮志未酬的不甘和遗憾。

  来小米之前,刘德有一个光鲜的简历,他在大学教过书,创业做过设计公司,设计的作品多次在国内外获奖。

  不过,刘德也很遗憾,他有时会跟家人讲:“这个时代,站在风口浪尖上的是互联网公司,我们这些做工业设计的,没能和互联网搭上关系,着实是个遗憾。”

  2010年秋天,37岁的他见到雷军,对方告诉他,要做一家移动互联网公司,主要产品将包括互联网手机。这个事儿足够大,刘德动心了。

  周光平的故事也差不多,当时周已经年过半百,在摩托罗拉工作将近15年。但是,随着苹果公司的崛起,以摩托罗拉和诺基亚为代表的传统手机厂商颓势明显,周本人非常地失落,他离开摩托罗拉去戴尔了。

  而雷军的遗憾和不甘可能更甚。

  雷军曾公开表示,自己不是一个善于在逆境中生存的人。他会先把事情想得非常透彻,目的是避免自己将来陷入逆境,这个性格因素可能导致他在金山软件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山公司)一呆就15年,眼睁睁看着数位后来者居上。

  金山公司可能算不上是雷军的公司。比如与投资界打交道不多的唐光宇,在去年和雷军见面之前,一直不知道雷军和金山的确切关系:“我一想到金山公司的灵魂人物,就想到求伯君,求是第一代程序员的偶像。”

  2007年,在金山公司上市两个月后,雷军觉得自己“还完债了,报答了求总(伯君)的知遇之恩”,从金山公司辞职了。

  上述投资人认为,虽然金山经历并没有实现雷军的宏伟梦想,但是金山的经历对雷军影响深远,“你看看雷军做小米公司这三年,吸取了多少金山时期的教训!”

  第一个教训是一定要顺势而为。雷军曾说:“金山就像是在盐碱地里种草。为什么不在台风口放风筝呢?站在台风口,猪都能飞上天。”

  其实,当初在与微软和盗版斗争了很多年之后,金山公司的高管们已经意识到,只靠办公软件WPS是没有机会做成世界一流软件公司的。但在2002年,金山依然孤注一掷地将账上仅有的3500万人民币投向了WPS。

  现在,雷军懂得顺势而为的重要性了,他创办的投资基金也叫顺为基金。

  而小米公司也是顺势而为的产物。雷军相信,未来十年是移动互联网的时代,智能手机将逐步取代功能手机,这是趋势。而手机发烧友雷军用过几十个手机后,没有特别满意的,这是空间。再次,雷军有资本有人脉,这是资源。

  “没想过干不成。”刘德说,“我们有这么大的决心,这么强的团队,如果我们干不成,就相当于做了一个实验,告诉后来者,这条路走不通。”

  雷军吸取的第二个教训是低调行事。当初金山公司之所以一直不放弃办公软件WPS,原因之一是受盛名所累。在因为开发了WPS被定义为 “中国微软”之后,被赋予用民族软件挑战微软的重任后,金山公司只要一停止WPS项目,批评的声音就如潮水般汹涌而至。

  “口碑的核心是超越预期,当我明白这一点的时候,我在小米创业的时候初期强调我们一定要保密,一定要足够低调。我说这玩意大家一看雷军做的期望值就高,我们就是张三、王五做的,甚至没有名字做的,我们就是在几个论坛里发了几个帖,就是靠‘米粉’口口相传,甚至传到全世界去了,被翻译到二十几个国家。”雷军说。

  他总结了互联网七字诀:专注、极致、口碑、快。所谓的口碑就是超于预期,创业时不能让用户期待过高,以免失望。

  雷军不想再重走金山公司的老路了。

  兄弟连,要有个强大的领头人

  9月5日发布会,有个人的出场引起了尖叫,那就是谷歌公司全球副总裁Hugo Barra(小米公司的人称他为”虎哥”)。他穿着带有小米LOGO的黑色短袖T恤,还生硬地说了几个中国网络用语逗观众开心。一个月后,虎哥就会离开谷歌加盟小米公司。

  双方最初接触时,虎哥比较担心自己能否融入小米公司。众所周知,谷歌崇尚的是强调自由、开放的硅谷文化。

  不过,雷军打消了虎哥的顾虑。融合来自不同公司人才,被认为是小米公司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小米公司现有8位联合创始人,分别来自金山、微软、谷歌等等。有人跟雷军认识了好几年。比如黎万强之前是金山词霸总经理,属于雷军旧部;后来加入公司、负责小米电视的王川早就跟雷军认识。但是雷军和硬件圈的人则不熟悉,比如主管硬件的周光平最早是摩托罗拉的,而主管工业设计的刘德之前在创业。

  “你想想,三年前我们还是路人呢,擦肩而过谁也不认识谁。”刘德打了个比喻:“现在我们做手机,打一场特别残酷的战争,你必须相信你的兄弟,以命相许,否则你胜不了。”

  刘德说:“一堆强人在一起扎堆,要有个更强大的老大。小米的特点就是:能人多,老大足够强!”老大当然指的是雷军。

  当好“老大”,第一条是有远见。小米刚创业的时候,很多员工的梦想是第一部手机能卖10万台就算不错了,30万台就是满分。

  结果,小米1在2011年8月份一推出,销量就暴增,很快就到了100万台。当时大家都觉得100万台该到头了。有人跑去跟雷军说:“老大差不多了吧,该收手等小米2了吧。”

  雷军很稳当,一点也不慌:“再等等,还没探底呢。”销量涨到快300万台的时候,雷军还是这口气。截至2012年8月小米二代推出之前,小米一代的销量达到了惊人的352万台。

  这种远见让雷军能够舍弃短期利益。当初小米1上市的时候,曾有供应商建议雷军定价2499元,但是雷军拒绝了。当时雷军的理由是,定价1999元,其销量将比2499元高一个数量级,而销量一上去,规模效应将导致成本降低,带来的营收和利润可能更高,而且还树立了性价比高的品牌。

  其次则是学习能力强。2008年,王秀娟创办了职业社交网站大街网,被认为中国版的LinkedIn。当时,在美国创办了五年的LinkedIn还在持续亏损。但是,不求速胜的雷军很看好这个行业和王秀娟的项目,成为了王秀娟的天使投资人。

  “雷军是个很能抓住本质的人,你看他之前做金山,现在做硬件,这个跨度其实很大,硬件软件完全不一样,但他学习能力很强,所以能迈过去。”她告诉《中国新闻周刊》。

  但是作为团队领导人,光有远见和学习能力显然不够,另一必要的因素是宽容。

  “他能团结住人。”刘德说。

  首先,利益要一致,大家目标清晰。另外一点,创始人团队要分工明确,互相信赖。

  在小米公司内部,几位创始人分工非常明确,都能得到充分授权。“你只要盯着自己面前的‘敌人’,不用担心背后会有冷枪,因为战友肯定把他那一方阵地守住了,我们之间有充分的信任。”刘德说。

  事实上,由于手机属于门槛相对较高的科技产品,其中元器件就到达了850个,还有操作系统、软件应用等,需要几位创始人不断地磨合和妥协。

  比如,小米手机的最终版本,一般都要比最初的设计要稍微厚一点,虽然薄符合主流的技术审美,但是考虑到电池的续航能力,考虑到更高的性价比等因素,妥协成为了必然之道。正是因为清晰的目标、一致的利益和清晰的分工,这种妥协形成了可持续性的信赖关系。

  一旦找到了认为靠谱的人,雷军就会充分给予信任。今年4月,由雷军等创办的顺为基金投资了一家名为宝宝巴士的早教APP。其创始人唐光宇也是连续创业者。唐光宇本人并不认识雷军,多少有点担心。他给自己定了两条底线:绝不会签订对赌协议;坚决不会丧失公司的控制权。后来在北京见到雷军时,觉得自己的担心很多余,“他是相信了你这个人你这个项目才投你的,所以不会签什么对赌协议制约你的”。

  所以,虎哥的担心同样可能是多余的,尽管虎哥来自遥远的硅谷。据雷军透露,作为小米首位全球副总裁,虎哥将负责国际业务、国际产品拓展。

  显然,雷军并不满足于成为中国一流的公司,他当初没有机会把金山打造成为市值200亿美金的世界一流公司,这种遗憾或许能借助小米公司弥补,尽管最终能否成行还是遥远的未知数。  


(责任编辑: 毛宇舟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