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当前位置      首页 > 财经滚动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酒企“傍”电商借“火”度严冬

2013年09月27日 07:23    来源: 经济参考报    

  中秋佳节刚过,十一长假又至“双节”历来是高档白酒的黄金销售期,但今年的这个档期,狂飙突进了十多年的白酒行业,却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寒冬”。哆嗦之余,众多白酒企业纷纷依“傍”风头正“火”的电商,以期度过才刚开头的严冬。

  一年多前,一瓶53度飞天茅台的价格被炒到近3000元,甚至有人提出茅台是“奢侈品”,只涨不跌。但今天,这种茅台已经跌至1000元。茅台集团也不再提“奢侈品”一说,而是将普通茅台酒定位为商务消费、家庭消费、个人消费、大众消费。

  茅台只是一个缩影。中国副食流通协会提供的数据显示,2013年上半年,中国白酒销售收入2402.1亿元,实现利润399.1亿元,增速较上年同期分别下降18.2和54.5个百分点。

  而据糖酒快讯网的消息,13家白酒公司上半年预收账款为82.10亿元,与去年同期的168.32亿元相比,降幅超过5成,贵州茅台等10家公司预收账款同比下降。贵州茅台上半年末预收账款为8.35亿元,同比缩水幅度超过7成。

  在中央政府“限制三公消费”政策作用下,高端白酒行业普遍表现不景气,加上市场资金打压,令整个行业几乎走入寒冬。五粮液、泸州老窖、洋河经典、郎酒红花郎等高端酒的需求减少,价格慢慢被压缩。

  除了自降身段向普通消费者靠拢外,众多白酒企业纷纷向电商伸出橄榄枝,意欲通过风头正“火”的电商来抵御市场的严寒。

  从2010年起,茅台就已尝试开设销售网站。2012年8月,茅台成立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负责茅台酒及系列酒的网上销售业务,茅台网上商城正式上线。2013年7月9日,茅台携手酒仙网,宣布进行战略合作。

  2013年8月20日,贵州酱领酒业与酒仙网在北京举行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建立“直销·直送”体系,缩短中间环节,挤压价格泡沫,力图让“好酒不贵”成为现实。

  2013年9月3日,泸州老窖签约酒仙网。这是继推出泸州老窖在线后,泸州老窖电子商务领域推出的又一举措。

  一时之间,以酒仙网为代表的电商平台成了众多酒企竞相依“傍”的对象。酒仙网董事长郝鸿峰说,酒仙网的战略合作企业已有数百家,网店从这些企业拿到货,然后直接卖给消费者,不用经过省代、市代、一批、二批这些环节的层层加价,价格自然要低许多。

  公款吃喝造成的畸形繁荣,一度迷住了许多酒企的眼:定位高端、定价高昂、定向高层。“八项规定”执行以来的市场表明,尽管有“无酒不成席”的文化传统,但我国居民的收入水平还不足以支持如此高价的白酒消费。

  当头棒喝式的市场严冬,让一些企业开始理性回归。茅台下调旗下多个子品牌终端价,最高降幅超过50%;五粮液推出三款新品,价格集中在200元至480元之间;泸州老窖也认为,中端产品是公司的强项,今后将主推这些产品。

  改造冗长而低效的传统销售渠道,重建扁平透明的现代销售体系,也是未来白酒行业必须要做的功课。

  目前我国白酒的销售渠道大部分为全国总代理、省级代理、市级代理、终端零售四个层级,每一级代理商还有不同的分散渠道,最终形成多层经销、层层加价,这是白酒零售价格高的重要原因。

  业内人士认为,电商模式从根本上改变了现有酒类流通格局,虽然触及了一部分企业和渠道的现实利益,但是从长远看,这无疑是挤掉酒价虚高、迎接行业新生的必经“阵痛”。


(责任编辑: 蒋诗舟 )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上市全观察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