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清晨,又一个经济大师离我们远去。他是中国第一代经济学家于光远,享年98岁。
他90岁前还“坐着轮椅走天下”,每年要到十多个省市考察讲学,并亲自操作建立“于光远网站”,年年写作百余篇文章,出版3~5本著作。于老的为人、严格治学的态度,一直是经济界美谈。于光远不仅仅是一个勤于思考的学者,还是一个长于行动的学者,参与了许多重要的决策。2008年,他被评委“改革开放30周年风云人物30年30人”。
学生:
严格又和善的好老师
原浙江省社科院经济所所长刘吉瑞是于老的学生,1982~1985年,他在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攻读硕士学位,很多课程都是于老上的。
“于老师的知识面很广,他自己大学读的是物理学,后来的研究方向又是政治经济学,文理都很通晓。”这么多年过去了,一提起于老,刘吉瑞的思绪定格到了30年前的校园课堂。
那时于光远已经年近70,但依然耳聪目明,目光如炬。“那时于老上课都是讲座性质的。”于老上的课很多,从哲学、政治经济学到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等。
刘吉瑞印象中,于老的知识面很广,很平和,上课的氛围也很轻松,但是有一点,他对学生要求很严格。“于老要求硕士生必须要马克思、恩格斯、列宁选集读完,博士生就必须把全集读下来。”刘吉瑞说,于老发话了,作为学生肯定要听从。
“可以说,于老是一流的大师。”刘吉瑞并不掩饰对老师的崇敬之情。“他学习一辈子,钻研一辈子,无愧于百科全书式的学者称号。”
于光远对我国诸多交叉学科的建立和发展作出重要贡献,如自然辩证法、国土经济学、生产力经济学、技术经济与数量经济学、未来学、休闲学等。
于老和浙江也有渊源:于光远是浙江省民营经济研究会、浙江省民营经济研究中心高级顾问;于光远曾挥笔称赞台州大麦屿港为“希望之港”;玉环是中国文旦之乡,文旦营养丰富、清甜爽口、清肺润肠,于光远专门为其题写“中华第一柚”。
学者:
他参与和见证了改革开放
财经作家、“蓝狮子”财经图书出版人吴晓波昨天一早在微信朋友圈发布了这个消息。
吴晓波只在上世纪90年代末和于老有过两次接触,都是在北京的学界研讨会,但是短短的相处,让吴晓波对这个大师印象深刻。“非常平易近人,而且性格开朗。”
论资历,于老是国内第一代经济学家,培养和提携了很多经济学弟子。在《吴敬琏传》一书中,吴晓波用很多篇幅介绍了于光远的理论,因为吴敬琏正是于光远的学生。
“论理论贡献,于老影响了中国改革开放的进程和发展。”吴晓波说,于光远不仅仅是一个勤于思考的学者,许多经济建设和经济体制改革中的重大理论问题都是由他率先或较早提出的;他还是一个长于行动的学者,参与了许多重要的决策。
早在上世纪五十年代,他在中国率先发起对社会主义经济的政治经济学研究,并将这一学科定名为“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他是较早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问题的学者之一;他也是较早主张在中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学者之一。
“他最大的贡献是打破计划经济,打破吃大锅饭,提出按劳分配制度。”吴晓波说,按照这个提法,企业可以有奖金,企业就有自主权激活生产力,提高企业生产效率。尽管这个理论在当时争议很大。同时,在建议实行商品经济方面,于老又利用马列所所长的身份,用马、恩原著,提出私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扫除了部分理论障碍。
于老还是个行动派。1978年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于光远作为列席代表参加了会议及之前的中央工作会议。邓小平在三中全会的主题报告《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这篇讲话的手写提纲就一直保存在于光远那儿。2008年在纪念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之际,他被评选为“改革开放30周年风云人物30年30人”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