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经理不看好股票的未来,卖出。机构不看好基金的未来,赎回。
不同的人干着不同的事,原理相同。基金经理要为自己基金的排名负责,机构投资者要密切观察自己选中和买入的基金,看看它们的收益是否高于市场平均值,一旦发现问题严重,将会采取必要措施。
从基金公开的信息看,买入基金的机构投资者主要是保险公司等大型投资公司。在基金半年报、年报当中,会披露机构投资者持有份额的数量及比例。
机构对基金的增减仓行为,就成为中小投资者在此类基金上进退的重要观察指标之一。对于被机构减持的基金要特别警惕。在机构撤离后,中小投资人常常成为相关基金中无望而孤独的守护者。
《投资者报》数据研究部统计了近3年机构对股票型基金(含偏股型,下同)持有比例的变化。综合海量的数据,发现机构减持基金几大因素关系密切:明星基金经理离任、基金公司旗下基金大面积踩中地雷、基金业绩排名在后50%等,必然会导致机构投资者减持基金。
机构的眼光准确吗?经过研究跟踪发现,在机构投资人大幅减持后,绝大多数基金排名往往都处于继续下滑态势,能够咸鱼翻身、起死回生者少之又少。
机构持基比例创两年半新低
2013年上半年,纳入统计范围的476只股票基金中,237只被机构减持,正好占了一半,按照平均规模计算,每只基金被减持了近2亿元。其中74只基金被机构减持了10个百分点以上;25只基金被机构减持了20个百分点以上;减持幅度最大的是天弘周期策略、华商主题精选、国富成长动力、建信恒久价值、汇添富蓝筹稳健5只基金,减持比例从34%至64%不等。
减持20个百分点以上的25只基金中,海富通基金有3只,是被减持最扎堆的公司;国泰基金、鹏华基金、招商基金公司各占2只。
按照各只基金的净值加权,在老60家基金公司中,有接近六成的公司,机构持有股票型基金的比例下降,创出近两年半的新低。
机构对某家基金公司基金持有比例的变化,间接说明了机构对其主动管理能力的态度。增持者是看好其未来,减持者则是看淡其未来。
海富通、信诚、华泰柏瑞、国投瑞银、工银瑞信是减持比例最大的5家公司。其中海富通被减持超过了23.66%,是唯一减持比例超过20个百分点的公司。信诚和华泰柏瑞分别被机构减持了10个百分点。
海富通基金公司被机构减持最多是有原因的。海富通旗下7只股票型基金,上半年全部被机构减持,比例从6.18%至32.56%不等。其中,海富通精选被减持比例最大,从49.74%下降到17.18%,从年初机构持有接近二分之一,到剩下不到五分之一。这只基金上半年的排名一直在下滑,一季度处于后35%,已经低于行业平均值;到二季度,在处于倒数28%队列中,继续后移了7个百分点。现在是在后三分之一,仍旧没有起色。基金规模在半年中从164亿份快速下降到95亿份,净赎回了69亿份。机构减持了65亿份,对比净赎回额,94%的净赎回都是机构所为。众多的散户则还在痴痴地盼着基金业绩咸鱼翻身。
被机构抛弃的后果很严重
减持20个百分点以上的25只基金中,在一季度内,16只排名未进入前三分之一,有11只在后二分之一。如交银先锋基金,机构减持了23.35个百分点,其一季度、1至6月份、1至9月份排名都在后50%。
可见机构减持此类基金,业绩落后是主要原因。由于机构的赎回,相关的绝大多数(比例超过90%)基金份额都呈现缩水态势。
被机构减持的基金,近半数排名后续很难咸鱼翻身。最为明显的如广发内需增长、鹏华普天收益、鹏华盛世创新、招商大盘蓝筹等基金。
广发内需增长在被减持的基金中业绩最差。一季度末与二季度末时,在全部188只同类基金中均排名倒数第二;到9月11日,排名艰难地前进了一位,是倒数第三。机构持有从23亿份降至8.6亿份,赎回了14.4亿份,个人投资者只赎回了1亿份。机构早已吹响“集结号”,脚底抹油,溜之大吉了,而中小投资人还在盼望基金业绩能吹响“冲锋号”。
历史数据也佐证了机构减持基金之后,其业绩堪忧。2011年上半年被机构减持5%以上、排名在后30%的基金中,下半年有2/3没能进入前50%,即大部分基金很难重新杀回行业平均值。
优秀基金经理离职引发赎回潮
除了业绩落后被减持,伴随着明星基金经理的离职,机构也会格外机警地迅速赎回。例如:国投瑞银创新动力基金经理6月不再管理国投瑞银创新动力,但上半年机构累计减持了21.05%,说明对于徐炜哲的动向,机构早有耳闻,并且在第一时间快速减持。
徐炜哲曾经成就过国投瑞银创新动力的名气,2011年至2013年上半年,在同期同类136只偏股混合基金中排名第1,在2012年排名第11。从中报数据看,机构持有数从19亿份下降到6亿份,赎回13亿份,是同期中小投资者赎回量的6.5倍。
机构同样迅捷的例子还有,史伟管理的交银先锋基金,2012年曾进入前十,他6月7日离任、转战私募,该基金上半年被机构减持了23.35%。嘉实刘天君6月7日离任,他所管理的嘉实成长收益被机构减持了30亿份,比例从55.9%下降到28.77%。
此类明星基金经理离任导致机构赎回,中小投资者应格外小心。华商盛世成长的出色表现,让华商基金公司在2010年名声大震。2010年6月,机构持有份额曾经达到26.67%。2011年9月,掌舵该基金的庄涛离任,至年底时,机构持有比例只剩下8.44%。2012年4月,该基金公司另一高手梁永强不再管理这只基金,2012年6月机构持有比例进一步下降到5.77%。等到今年2月孙建波离任,机构持有比例只剩下1.48%,不及当年零头。
随着机构态度的转变,市场对华商基金公司的态度也在转变。当年华商发行基金,曾一举拿下首募冠军称号,但今年华商发行的华商宏利优选基金,首募规模只有5亿元,此类基金市场平均首募是8亿元,真是今非昔比。
赎回“踩雷”基金没商量
在A股市场投资股票,基金公司需要明察秋毫,万一踩中“地雷股”,股价连续跌停,机构就会毫不迟疑地赎回。有的基金公司抱怨A股市场雷区太多,但也有不少基金公司一直金身不破。这说明踩雷公司还要从自身投研能力,风控能力的差距上找原因。华安旗下基金今年踩雷江淮汽车便是例证之一。
今年“3·15”晚会前,有的基金经理四处打探可能被曝光的企业名单,生怕再遇到类似双汇发展那样的“地雷”。2013年的地雷股是江淮汽车,由于钢板问题被曝光。华安基金旗下5只基金持有江淮汽车,华安行业轮动基金持有数量最多。晚会后的第一个交易日,江淮汽车跌停。至6月底,机构持有华安行业轮动减少了7.39%。
基金踩中“地雷”后机构减持已经不是第一次。2011年12月,大成基金旗下多只基金抱团持有重庆啤酒,当重庆啤酒乙肝疫苗实验宣告失败后,股价连续跌停。大成旗下9只股票基金重仓重庆啤酒,8只被减持,持有量最多的大成核心双动力基金,减持比例也最大,机构持有从77.52%猛降到15.69%。大成行业轮动等从30.91%减少到15.62%。踩中“地雷”后的大成,到现在其股票型基金的规模也没有赶上2011年,今年以来旗下也没有股票型基金业绩冲进前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