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上海自贸区业务受理火爆 专家提醒慎防“制度套利”

2013年10月10日 15:13    来源: 羊城晚报    

  10月8日是上海自贸区挂牌后的首个业务受理日,羊城晚报记者昨日了解到,两天来,自贸区综合大厅咨询、注册业务双双出现“井喷”。火爆势头中,复旦大学教授孙立坚指出,应该把积极参与上海自贸区业务的人们看作是“第一个吃螃蟹的冒险家”,但也不应忽视可能存在的风险。

  咨询注册业务量井喷

  科敛外贸的王晴,昨天带着一堆材料穿梭在自贸区综合服务大厅里。她告诉羊城晚报记者,自己受老板之命过来咨询注册手续。

  上海自贸区的“联合年检大厅”,这两天变成了“咨询大厅”,税务、海关、金融、工商等部门的工作人员一字排开,接受咨询。由于咨询量太大,排队太长,有关方面还开设了“讲解班”。在接待大厅旁边的课堂里,记者看到,可容纳200多人的教室内座无虚席,临时加座塞满了各个走道。很多人一边听一边记笔记,专心程度不亚于备战高考。

  自贸区人员告诉记者,由于自贸试验区试行企业设立工商“一口受理”制度,并且承诺7个工作日内完成,所以这两天后台工作人员临时增加了人手,并且加班加点工作。

  企业抢先“占座”心态明显

  律师张昉在自贸区办事大厅楼上听了一节“讲解班”课程。他是为客户来咨询相关政策的,“现在很多自贸区的新政都无法在网络上查到,所以我要先来学习下,否则不好跟客户介绍”。

  据介绍,9月份,在自贸区很多政策细则尚未公布的情况下,已有600多个企业注册名称获得工商核准。自贸试验区管委会副主任简大年透露,这一数量相当于外高桥保税区一年的新增企业数。

  科世达(上海)连接器有限公司的范春明,在自贸区咨询柜台获得了满意的答复。他们是一家销售公司,进口德国的汽车连接器。“我们可以先以保税的模式进货,放在自贸区里,待销售之后再交税,这样就减轻了资金压力。”

  但是更多簇拥在上海自贸区办理注册企业手续的人,并不那么清楚在这里注册会得到多大的好处。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他接触的很多企业代表,都只是觉得自贸区会有很多优惠,赶上头班车占得先机是好事,但是对于自贸区会给企业带来什么样的发展空间,却并不是很明白。


(责任编辑: 向婷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