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当前位置      首页 > 财经滚动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40多家基金公司倾情角逐 基金金鼎奖入围名单即将揭晓

2013年10月14日 07:45    来源: 每经网-每日经济新闻     李凯

  去年11月,特定客户资产管理业务开闸,催动着基金公司的非公募业务滚滚前行。如今,不到一年时间,基金公司非公开募集资产早已突破万亿元大关。

  在连续举办三届金鼎奖·基金(非公募及创新业务)评选活动后,由《每日经济新闻》报社主办的2013年中国金鼎奖·基金已拉开帷幕,将于11月下旬揭开最后的谜底。

  40多家基金公司角逐

  过去的一年,多家基金公司在非公募业务板块苦练“内功”,一些中小型基金公司更是希望借此探索出新的模式,实现“弯道超车”。非公募业务燃烧的熊熊火焰,使得向现代财富管理机构转型的蓝图,并非只停留在表面。

  传统专户业务中,除灵活配置型、债券型常规品种外,对冲、期货等以往基金鲜少涉足的业务类型,已日渐成为各家基金公司专户产品库中的常客,并逐渐演化成系列产品。

  如雨后春笋般成立的基金公司子公司,更是为基金公司开启了一段创新的旅程。过去的一年,资金池业务、票据业务、非标债权,企业短期私募债,投资海外市场标的等各种创新业务的消息经常见诸于报端。

  同时,规模仍在持续扩张的RQFII业务,依旧考量着各家基金公司的投研实力和长跑中的耐力。

  自基金公司非公募业务诞生之日起,《每日经济新闻》就对此项新业务格外重视,并率先在业内举行金鼎奖·基金(非公募及创新业务)评选活动,至今已连续举办了三届。

  由于行业相关信息的隐蔽性,金鼎奖·基金评选及其相应的高峰论坛,已成为各家基金公司了解自身以及行业现状发展的有效平台,并得到基金业内人士和相关高端人士的认可,影响力迅速扩大。

  值得一提的是,本届金鼎奖·基金将成为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一届。截至上周末,据不完全统计,2013金鼎奖·基金(非公募及创新业务)评选活动将迎来40多家基金公司厮杀的壮观场面,相信最后的奖项角逐会精彩纷呈。

  入围名单即将揭晓

  自2013金鼎奖·基金评选活动开启后,就有多家基金公司显示出浓厚的兴趣,不少基金公司甚至毛遂自荐旗下优秀系列产品。

  更让主办方欣喜的是,本次活动一如既往地得到了不少专户持有人的积极响应和支持。这当中有不少专户持有人主动向 《每日经济新闻》推荐其心目中的优秀专户产品,有的甚至附上了自己精心书写的入选理由。

  “我向贵报郑重推荐去年(2012年)1月份成立的华商成长优选3号。”该产品持有人王先生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介绍称,并附上了推荐理由:“这款专户产品今年前8个月已经有超过60%的收益,成立至今的收益已超过80%。”

  一位购买多只专户产品的上海持有人表示:“我的要求不高,每年能有稳定且合理的收益就行。据我多番了解的情况来看,我比较看好财通基金开展的相关期货专户业务。期货相关品种比较丰富,而且整体收益都还不错。”

  本报的一位老朋友,位于深圳的刘女士也坦露了持有基金公司专户产品的心得:“我以前购买的主动型灵活配置型专户业绩不太理想,所以现在比较关注对冲系列产品。多番比较后,觉得有两家的对冲系列产品还不错,现在还在考察中。”

  与此同时,大多数债券型专户产品持有人则对相关产品的表现感到相当失望。与去年相比,债券型专户产品业绩同期出现了明显下降。


(责任编辑: 韦伟 )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上市全观察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