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民营银行政策大门正开启 培育“网商”金融势在必行

2013年10月15日 13:54    来源: 企业观察报    

  开办民营银行的政策大门正在开启。8月16号以来已有3家民营银行名称陆续获国家工商总局核准注册,它们分别是浙江温州的“苏南银行”、“华瑞银行”和深圳的“苏宁银行”,预计明年3月份将有第一家民营银行正式营业。

  而网商金融作为民资银行的先行军正在如火如荼发展。阿里巴巴已经实现的具有支付和转账功能的“支付宝”、具有信用贷款功能的“阿里小贷”,阿里巴巴的金融服务几乎已经囊括了所有传统银行的业务。

  这趋势根源在于现有的银行体系和结构极不合理。截至2012年12月末,我国共有商业银行1241家,笔者将其归纳为“大恐龙”和“小跳蚤”一统天下。

  所谓“大恐龙”是指工农中建交五大银行,总资产共达62.66万亿元,占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资产的47.7%;实现净利润7746亿元,占行业总利润的62.4%。但是大银行与中小企业之间存在天然的不兼容性,各大银行在投放贷款前需对企业资质进行详细考核所消耗的成本相对较高,而中小企业贷款数额少,压缩了银行的获利空间,这种“高成本、低收益”使得全国性的大银行更倾向于与大型企业合作,缺乏为中小企业融资服务的有效激励。

  所谓“小跳蚤”,是指1037家带“农村”字眼的银行。其中村镇银行635家,农村合作银行190家,农村商业银行212家,这些“不出村”的银行与我国城镇化的现实需求极不匹配;其余3家政策银行和1家邮政储蓄银行有政策局限;39家外资银行网点分布稀少。因此,能够支撑中小企业发展的只有144家城市商业银行和12家股份制银行。而我国现在拥有中小企业接近2000万家,个体户近3000万户,现今的金融服务体系很难支撑如此庞大的中小企业及小微客户的金融需求。

  开放民间金融将成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和实体经济发展难的治本途径。当前,金融垄断与金融暴利是制约我国经济体制的主要障碍,中小企业融资难使得实体经济日益严重地受金融垄断盘剥。实体经济难堪重负倒逼金融改革,有数据统计,2012年中国500强企业中5家国有商业银行收入占比为6.2%,利润却占到35.6%,而500强企业中268家制造业企业收入占比为41.1%,而利润却仅占20.2%。这表明,实体企业和商业银行之间存在悬殊的利润差距,企业利润向商业银行集中。商业银行的高利润意味着实体企业不仅融资难,而且融资成本高、开支大,这直接影响了实体企业的做大做强。

  笔者早在2008年就与另外9位教授向有关部门提出书面建议“打破金融垄断,振兴实体经济”,其中提到每年要大办300家县域股份制银行,相对于其他各类金融机构,县域股份制银行有其独特的优势,它们对本地中小企业也更为了解,若能通过明确的市场定位,以服务中小企业发展为重点加强产品和服务创新,必将有力地带动本地中小企业发展,打破金融垄断,实现中小企业发展资金的来源社会化和使用本地化。我国有3000个左右县域单位,即使每年能办300家,那也需要10年时间,因此,这个进程应该只争朝夕地加快,同时在资本市场上优先给建立规范治理结构的中小银行上市,就可以“栽上梧桐树,引来金凤凰”为更多的中小实体企业服务。

  综上所述,在当前打破金融垄断、引入民间资本的机遇上,应大力扶植民营中小银行的发展,逐步把利润向实体经济回归,摆正实体经济和金融服务体系的关系。除商业银行体系外,还应该大力培育和发展网商金融,在法律上应该给予这些网商金融平台合理合法的市场准入以及开办银行的权利,获取金融机构的营业执照。从长远来看,以网商金融为代表的民营银行的发展势必成为今后我国商业银行体系的一支重要力量。


(责任编辑: 向婷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