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眼红高收益 上市公司扎堆理财

2013年10月15日 16:57    来源: 齐鲁晚报      李扬帆

  近期不断走高的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不仅令普通投资者趋之若鹜,同时也让不少上市公司眼红,仅在国庆之后的四个交易日中就有多达33家上市公司发布购买理财产品的公告,涉及金额逾60亿元。有业内人士认为,非金融类上市公司将资金大量投入金融理财领域,虽然能提升公司的短期盈利,但从中长期而言却对上市公司的可持续发展存在负面影响。

  上市公司

  扎堆买理财产品

  受银行三季度季末考核及长假效应的推动,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率在近期再上一个台阶。有数据统计显示,本月前三个交易日发行的273款1~3月期银行理财产品的平均预期收益率达到4.83%,该数据较9月份上升约0.02个百分点。面对持续走高的理财产品收益率,手握大量“闲钱”上市公司的投资理财热情迅速升温,仅在上周五,便有南山铝业、北玻股份、高鸿股份、三星电气等4家上市公司发布购买银行理财产品的公告,至此,在国庆节之后的四个交易日内,已有多达33家上市公司披露了与购买银行理财产品有关的消息,相关上市公司拟动用或已动用购买银行理财产品的资金总额高达61.04亿元。在本月宣布购买投资理财产品的上市公司中,有不少已是理财的“老手”,如东材科技在10月9日、10月10日连续两天发布购买银行理财产品的公告,总计投入金额3500万元,而该公司在今年1~9月份曾连续发布20份银行理财产品的购买公告,累积投入金额高达7.25亿元。

  多数为提高

  资金收益水平

  据了解,上市公司用于投资银行理财产品的资金基本来源于两个渠道,一是公司自有闲置资金,如富安娜便从公司自有闲置资金中划拨了3.1亿元的额度用于购买银行理财产品;二是部分今年来上市的公司存留、没有明确用途的超募资金,如2011年9月上市的蒙发利在IPO阶段超募约10.37亿元,蒙发利将其中的6.5亿元资金用于购买银行理财产品。在论及为何出巨资参与银行理财产品的投资时,相关上市公司大多表示是为了“提升公司资金的使用效益和收益水平”。

  上市公司

  理财投资宜适度

  对于上市公司扎堆理财的现状,业内人士仍表示了一定的担心。广发证券投资顾问王立才指出,上市公司将大量的闲置资金投入金融投资领域说明上市公司缺乏明确的实体经济投资渠道,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目前的宏观经济环境尚未彻底复苏。若这一趋势变本加厉的延续,不仅会带来推升金融泡沫的风险,同时也不利于实体经济的持续复苏。对于上市公司而言,将过多的精力投入理财投资等非主营业务虽能在短期内提振公司的盈利规模,但就中长期而言,有可能对上市公司的基本面和可持续成长带来负面影响。

  华泰证券投资顾问陈勇认为,上市公司如过多涉足金融投资领域,其资产必然会发生从实物资产到虚拟资产的变化,加剧公司的经营风险,而最终的损失,都会由投资者买单。  (李扬帆)


(责任编辑: 韦伟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