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上海自贸区:无优惠,重开放

2013年10月16日 09:24    来源: 国际金融报     赵怡雯

  

  希望从上海自贸区获得特殊优惠政策的投资者们,这次恐怕要失望了,因为他们会发现,甚至连15%所得税的税收优惠都不会有,更别说其他“特殊照顾”,自贸区设计者、管理者近日在复旦大学经济学院自贸区专题论坛上,提醒各界放弃等待优惠的思维。

  然而,上海自贸区又似乎给投资者“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广阔天地。在分析人士看来,参与政策制定将是最大红利。

  每一步都是中国国际化

  先别说赚钱,先保证钱不打水漂是第一步。尽管上海自贸区名字叫作自贸区,但若只是把它当作自贸区,那就将错过真正核心的内容。自贸区方案设计者王新奎表示,上海自贸区的功能定位,是从传统自贸区转向为——国家改革开放的试验区。

  这意味着什么?“上海自贸区的每一个步骤,都必须从中国国际化的高度理解,每一项措施都将是可以推广到全国的,如果不可以复制,那这样的政策也就不会出现在上海自贸区。”瑞穗证券亚洲公司董事总经理、首席经济学家沈建光表示。

  业界期待的免税店、15%所得税等税收优惠政策,都不会出现。“想靠优惠政策来获得发展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王新奎提醒企业,如果一味只想着要特殊优惠,要特殊政策,不打破固有思维框架,这样的企业很难抓住自贸区真正的机遇获得发展。

  那上海自贸区有什么?开放。“原来你想做,不让你做,现在把机会给你,做成什么样,你自己想清楚。”自贸区核心高级管理人员向《国际金融报》记者形象地打趣道。

  该核心高级管理人员指出,一些企业或个人,不了解真实情况,却又着急赚钱,希望通过抢先注册,到时再看进一步政策,“这毫无意义。”

  因此,不深刻理解自贸区究竟是什么,盲目投资、抢注,可能让自己在“机遇的海洋中活活渴死”。

  “你一定要想清楚,到自贸区里来符不符合你的公司战略,自贸区究竟能不能为你创造良好的机遇。”该核心高级管理人员提出审慎建议,“你现在来是这个政策,半年后再来,还是这个政策,即使有变化的话,要变大家一起变。”

  不仅在时间上抢注不能捞到好处,国企、外企、民营都将一视同仁,不会有所谓的“政策红利”。该高层管理者表示,“要么不开放,要开放,大家都一样。”

  参与政策制定是最大红利

  然而,最大的优惠是企业可以参与政策制定。目前自贸区具体方案仍然在探索中,方案的设计者、自贸区管理者都在邀请各界,尤其是企业积极参与政策制定,“企业能如此强力地为自己争取权益,政府如此坦诚地邀请企业献计献策,这是历史性的巨大机遇。”美国普衡律师事务所合伙人严嘉表示,“我们这一代人都是历史的幸运儿,能够参与如此重大的历史改革。”

  最大的机遇不在于能得到什么,而是创造了什么,自贸区方案的设计者坦言目前仍有许多研究难点需要突破,改革的具体细节方案还未成型,这对于企业将是重大机遇。

  具体来说,王新奎介绍,“服务领域、投资领域的开放将是重点,而在金融领域,人民币资本项目开放、利率市场化、人民币跨境使用将受到重点关注。”王新奎表示,改革可以先从投资便利化开始。

  多行业存在机遇

  沈建光认为,最大的改革突破将是金融改革,特别是利率市场化、人民币国际化带来的重大机遇。东方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邵宇认为,除了金融改革,投资、贸易本身的机遇也可重点关注,“我们看好上海自贸区试点贸易自由化、投资便利化、金融深化以及人民币国际化等众多投资机会。”

  从行业来看,港口、物流、贸易、地产、金融等行业将重点受益。邵宇建议关注三条主线,首先是房地产领域,他特别关注森兰和前滩项目,“随着企业入驻需求增多,负责园区管理、建设以及周边区域房产开发的公司或将受益”。

  其次,贸易相关领域将是直接受益者。邵宇表示,随着贸易自由化的推进,以及相关税收、汇率政策优惠,相关港口、航运、机场、物流、仓储、商贸等行业发展将直接受益。

  另外,邵宇分析,“离岸金融创新或将推动大量企业进入试验区开展相关业务,离岸金融结算以及经常项目贸易融资、结算带来金融服务业需求提升,建议关注上海本地的金融企业。”(见习记者 陈莎莎)

  自贸区可成国际谈判突破试验场

  随着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挂牌,一揽子创新政策即将落实。自贸区肩负着改革探路石的任务,上海自贸区相较于国外如德国汉堡自由港、东南亚自由贸易区等有哪些亮点,和老百姓有哪些关联,对企业有哪些利好,企业又如何无缝对接?10月12日,上海交通大学海外教育学院特邀请全国政协常委、上海政协副主席周汉民来学院参加第九十七期高端讲座,发表“上海自贸区政策解析和发展机遇”的主题演讲,锁定“自贸区将带来什么”这个问题层层剖析和解答。

  周汉民指出,改革凸显,是自贸试验区的主轴。国内的压力无需多言,改革进入深水区、经济迈入中等收入阶段如何绕开陷阱,新一轮改革开放需要顶层设计。“自贸试验区应该成为桥头堡、窗口和试验场。”他指出,世界上三个正在推进的国际谈判一定要关注,即TPP(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TIP(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关系协定)和PSA(多边服务业协议)。前两者一言以蔽之,就是形成美国主导的世界经济贸易投资新规则。第三个谈判PSA则被寄望取代WTO的服务贸易协定。上述三个谈判,中国都在“门外”。需要突破的,还有中美投资协定,谈判突破的前提是两大基础,即准入前国民待遇和负面清单。所以,在自贸试验区试验这两项,也是使命必达。

  值得注意的是,上海交大海外教育学院《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专题研讨班》也将开班。这是目前国内教育机构首次对自贸区解读最全面、直接针对企业对接最具实操性的相关课程。本课程将详细解读上海自贸区所涉及的相关行业领域的机遇与挑战,随着上海自贸区的实施推进,如何准确把握上海自贸区所涉及的一系列政策创新与体制调整,上海及长三角区域间如何快速调整适应以加速区域一体化发展,企业如何把握新的机遇快速融入上海自贸区并加速转型升级,是本次课程的解决重点。(记者 赵怡雯)


(责任编辑: 韦伟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