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稀土“打黑”常态化将督办违法地方和企业

2013年10月28日 07:06    来源: 每经网-每日经济新闻     胡飞军

  10月26日,在2013年中国稀土论坛上,国家稀土办公室主任贾银松表示,将会对稀土“黑色产业链”进行常态化打击,减少私矿和非法稀土源对正常市场秩序干扰。

  有业内人士对 《每日经济新闻》表示,自今年8月稀土“打黑”以来,由于私矿稀土市场供应减少,打击常态化,以及组建大型系统产业集团规范掌控产能,将有利于稀土价格持续回暖。

  挂牌督办严重违法行为

  近年来,由于中国实行稀土出口配额、稀土专用发票等政策,稀土价格出现暴涨,刺激了稀土矿山开采和冶炼分离,也刺激了稀土生产和流通领域的“黑色产业链”。

  10月21日,呼和浩特海关透露查获的稀土走私大案引发各方关注,该海关查实包头市某公司与越南一家公司内外勾结走私稀土,一举抓获犯罪嫌疑人5名,查获涉案稀土130吨,案值1210万元。实际上,这只是去年以来稀土打击“黑色产业链”专项行动的一个缩影。

  10月26日,在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举办的2013年中国稀土论坛上,工信部原材料司巡视员、国家稀土办公室主任贾银松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下一步工信部还将继续加大打击稀土“黑色产业链”力度,“将涉嫌严重违法地方和企业,实行挂牌督办。”另外,工信部还将对各项专项整治以及挂牌督办处理情况进行联合检查,对整治不到位地方进行通报批评,将稀土“打黑”工作常态化。

  贾银松介绍,2011年和2012年工信部和公安部、环保部等八个部门先后开展了两次稀土行业秩序专项整治行动,查出违规勘探和开采600多起,捣毁非法采矿点14个,约有90多家矿产冶炼分离企业停产整顿,查出走私案件14起,没收稀土2600余吨,案值4.4亿元。

  今年8月以来,工信部再次联合八部门,对稀土开采、生产、流通环节违法违规行为进行为期3个月的打击专项行动。

  “从专项整治第一阶段来看,非法买卖稀土矿产品,无计划、超计划生产,以资源综合利用名义进行冶炼分离的现象仍比较突出。”贾银松说,“截至目前,地方自查已告一段落,正在陆续汇同结果,将根据各地上报结果,开展下一步工作。”

  为应对目前市场乱象,贾银松透露,将通过产业财政政策充分调动地方政府积极性,推动市场化运作,以企业为主体,推进兼并重组,并加快推进组建大型稀土产业集团,进而整合冶炼分离企业,化解过剩产能,形成合理价格机制。

  企业受益稀土价格回暖

  业内人士认为,国家有关部委对稀土“黑色产业链”的常态化打击以及组建稀土产业集团,这将导致私有矿产品对正常稀土市场冲击减少,使稀土价格市场逐步出现回暖。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披露,今年1至8月,中国稀土矿山和冶炼行业实现了主营业务收入450亿元,同比下降了14.9%,实现利润仅仅32亿元,同比下滑62.1%;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2亿元,同比增长了19.2%,稀土产品进出口贸易额14亿美元,同比下降了39.4%。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会长陈全训认为,今年以来,稀土行业主营业务收入和进出口贸易额的下降,主要是受国内外稀土产品价格下跌影响,而稀土价格的大幅下跌除了因为国内国际市场疲软,还与“黑色稀土”无计划开采有关。

  “黑色产业链的迅速扩大,挤占了市场的份额,更使得正常的供求关系被扭曲,合规企业的利益受损,生产积极性备受打击。”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信息中心分析师陈家作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

  不过,陈家作认为,工信部打击 “黑色稀土”以及相关产业政策,正在改善市场秩序和市场预期,中国稀土企业掌控生产规模的能力在增强,也将支撑稀土价格回暖和高企。

  根据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旗下安泰科公司统计,在2011年前后中国稀土价格经历了过山车式的起落,在2011年12月达到最高点,随后一路回落,在今年6月达到最低点。

  安泰科公司单一稀土氧化物月度价格综合指数反映,中国稀土价格从2013年1月的190.5指数一路下滑,到2013年6月达到最低点119.5,在2013年7月之后逐渐回暖爬升,2013年8月已经达到170点。

  实际上,由于工信部等部门对稀土“黑色产业链”的打击,以及组建大型稀土产业集团掌控上游生产规模能力增强,今年下半年以来,稀土价格回暖已经使得一些公司收益。

  10月25日,包钢稀土(600111,SH)披露三季报显示,公司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67.6亿元,同比减少18.17%,净利润13.24亿元,同比下降21.64%;今年第三季度单季营业收入19.29亿元,同比基本持平,三季度实现净利润2.73亿元,同比增长128%。

  广发证券分析师巨国贤认为,下半年,自国家稀土打私专项行动以来,镨钕市场供给收缩明显,稀土价格回暖明显,如氧化镨钕上涨约30%,这是包钢稀土三季度单季度盈利大幅增长的原因。


(责任编辑: 韦伟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