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三季报披露收官,从今年三季度的平均收益来看,一直被边缘化的量化基金终于取得了好于定性投资的业绩,同时,一些增强型指数基金由于采取了量化增强的方法,也取得了不错的增强收益,一改往年“增强跑不赢指数”的局面。业内人士表示,虽然今年市场风格的转换很难预测,但一直被边缘化的国内量化投资正在有所改善。不过,当前量化投资领域两极分化仍然严重,绩优基金与绩差基金相差悬殊。
绝对收益实现突破
市场上最早使用量化工具的基金产品为2004年成立的易方达上证50,接着,光大保德信量化核心基金成立,量化基金作为舶来品开始正式出现在国人的视线中。从2009年开始,各大公募基金纷纷涉足“量化”领域。据Wind统计,截至今年10月25日,市场上的量化基金产品不足60只。
从业绩上来看,直到2012年底,量化基金整体上仍未能超越同期沪深300指数增幅。从历史表现来看,依靠模型选股的量化基金并未体现出显著的超额收益优势。不过,今年以来,量化基金产品业绩显著改善。截至2013年10月24日,年内涨幅超过20%的量化基金产品多达6只,华商动态阿尔法、国泰金鼎价值精选年内涨幅更是分别达到52.28%和32.68%。从近三月数据来看,量化产品的平均净值涨幅为11.79%,跑赢同期股票型基金9.94%的平均收益。
除了主动投资的量化产品,指数型增强型基金也属于量化基金产品的一种,其指数基金的增强部分就是使用了量化模型选股。今年前三季度,增强型指数基金也取得了不错的增强收益,一改往年“增强跑不赢指数”的局面。从目前增强型基金最集中的沪深300指数来观察可比效果:据wind数据统计,9只沪深300指数增强基金在今年前三季度的增强收益平均值为0.7%,其中易方达沪深300量化增强的增强收益就高达3.35%,引领同类基金突围。
有业内人士指出,由于量化基金的股票仓位较高,在反弹行情中往往能取得阶段性优势,但在震荡市中由于缺乏择时机制也容易出现大涨大跌的情形。而从今年的情况来看,部分量化基金在“择时”方面已经可以做到灵活处理,“舶来品”也开始入乡随俗了。
业绩分化依然严重
即便摆脱了“集体沉没”的噩梦,量化基金仍存在两极分化的情况。主动管理型量化基金业绩表现最好的基金和最差的基金相差近14倍,而在增强型指数基金中增强部分的收益首尾相差近3倍。
对于量化基金量化效果相差如此明显的原因,业内人士指出,量化增强策略表面上看大同小异,总结起来不外乎量化选股、行业配置、仓位配置三个方向,其中运用最多的是多因子选股。但是差别就在细节之中,比如同样是多因子模型,内里乾坤大有学问,选择不同因子、不同模型,最后出来的效果千差万别。
易方达沪深300量化基金基金经理罗山表示,今年市场上不少量化模型偏价值,而今年市场风格不巧偏成长,这种风格上的错配可能导致了量化增强类基金业绩分化较大。“市场风格的转换很难预测,这就要求量化投资团队在构建、测试量化模型时,严格控制风格上的偏离,力求使模型在不同市场环境下都能有比较稳定的超额收益。”罗山介绍,无论市场是牛市还是熊市,也无论市场风格是成长还是价值,或者大盘还是中小盘,模型都能大概率地战胜基准指数,这才是好的模型。
他认为,要实现业绩的领先和稳定,有两个方面的研究工作非常重要:一是对模型中使用的因子和股价变化关系的逻辑有深入准确的理解,掌握不同因子在不同市场环境下对股价的不同影响。虽然单个因子在不同市场环境表现会有好坏不同,但通过精选在不同市场环境中能互相取长补短的因子构成多因子模型,模型整体的表现将比单个因子平稳得多;二是构建模型的数学基础要非常严谨,数学模型要真实反映策略的本意和要求,准确度量和控制各种风险,只在有把握的方面对指数进行偏离。否则真实的投资组合很可能隐含某些并不想承担的风险,产品的表现就会不达预期。
罗山进一步解释,在市场出现风格偏离时,如果某个激进模型的偏离恰好也在同一种风格上,其表现在短期内一般会优于易方达的模型。但一旦市场风格发生转换,激进模型将迅速失去其优势。因此,在研究和投资过程中,量化基金不应只关注短期业绩排名,而是要追求长期稳定的超额收益,才能成为长跑的冠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