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后市民想要查询自己的信用报告,动动鼠标就可以了。从昨日起,央行互联网查询个人信用报告的试点范围进一步扩大,包括北京在内的9个省市皆可通过这个系统查询。昨日记者也对网查征信进行了体验,发现注册后最快在第3天才能拿到报告。
按照央行公告指引,记者登录https://ipcrs.pbccrc.org.cn进入央行“个人信用信息服务平台”,并点击注册页面。首先,在阅读服务协议、填写如姓名、身份证号码、身份验证方式后提交注册申请;之后,平台将进行身份验证,并于次日将注册审核结果的激活码发至注册时留下的手机号码;第三步,用户需在7天之内登录平台激活,才可以使用平台的各项服务,包括个人信用信息提示、个人信用信息概要及个人信用信息报告;第四步,在激活用户之后,用户需在系统中输入页面验证码,点击“提交查询申请”。在提交成功24小时后,输入页面验证码,点击“获取查询结果”,最终获得自己的信用报告。
不过,该系统网络昨日有些不给力。中午前后,该系统平台还一度打不开。随后记者仅进行注册就用了近20分钟的时间。央行人士表示,这可能是由于上线首日尝试网上查询的人太多才导致的网络拥堵。
央行人士表示,查看报告并非实时,也是基于安全的考虑。“对于那些在办理信贷业务过程中急需查询个人信用信息的个人,建议可通过现场查询的方式获取个人报告。”央行人士表示,现场查询当日便可拿到征信报告。
■答疑
关于验证—— “问题验证”注册通过率可能不高
在注册的时候,央行提供了两种身份验证方式,即“数字证书验证”和“问题验证”。“数字证书验证”是个人使用由第三方认证机构(如中国金融认证中心)发行的电子档案,来证明自己的身份。而“问题认证”则是基于个人在银行办理信贷业务过程中形成的身份信息和信贷交易信息设计的。央行表示,个人对办理的信贷业务及自身信用交易状况不熟悉或信息与征信系统记录信息不一致,都可能导致个人无法通过身份验证,“问题验证”方式的通过率可能不高。
关于信息——信息变更需用户及时更改
央行人士表示,央行征信系统中的数据来源于各家银行定时上报的数据,存在一定的滞后性是正常现象。如果个人信息出现了变更,用户应及时联系相关银行去更改个人信息,才会及时将信息上报给人民银行,收入征信系统。
此外,征信中心工作人员表示,个人不良贷款记录在信用报告上保留不超过5年。
关于安全——查询结果网站只留7天
央行征信中心工作人员介绍,为确保个人信用信息安全,平台在设计的时候就非常注重安全性。基于互联网运行的个人信用信息服务平台与基于人民银行内联网(专网)运行的个人征信系统实行了物理隔离,平台用于验证个人身份的信息和信用报告信息存储在个人征信系统中,系统每日会对平台的注册和查询申请集中处理,并需要在两网间进行数据交换,而查询结果只在网站上保留7天。晨报记者 姜樊
■链接
个人信用报告有什么用?
个人信用报告记录客户与银行之间发生的信贷交易的历史信息,这在居民申请按揭贷款等场合有重要作用。不少人有这样的经历:着急办房贷,等到银行审核才知道,有一张久未使用的信用卡还欠着费。个人信用报告网上可查后,这样的尴尬有望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