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 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2013年10月30日 07:41    来源: 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 徐绍史

  近日,中央印发了《科学发展观学习纲要》,全面准确地阐述了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容和精神实质,强调必须把科学发展观贯彻到我国现代化建设全过程、体现到党的建设各方面。我们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不断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把握机遇、应对挑战,求真务实、扎实工作,努力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一、着力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进一步增强经济增长的稳定性协调性

  《纲要》明确指出,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使我国社会生产力不断向着更高水平迈进,是我们始终面临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题中应有之意,是熨平经济波动、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必要手段。要在更大程度更广范围发挥市场配置资源基础性作用的同时,及时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努力实现有效益、有质量、可持续的增长。

  一是完善宏观经济政策。加强经济运行动态监测、预测和预警,及时发现和解决重大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统筹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坚持宏观政策要稳、微观政策要活、社会政策要托底,努力实现三者有机统一。健全以规划计划为导向,以财政、金融、产业、土地、技术等政策为支撑,价格、利率、税率、汇率等经济杠杆协同运作的调控体系。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宏观经济政策连续性、稳定性,提高针对性、协调性,适时适度进行预调和微调。要善于底线思维,完善工作预案,强化政策储备,做到未雨绸缪、防患未然。二是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基础作用。要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积极释放消费需求,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促进消费关键在于提升能力、改善环境、推动升级。提升能力,就是多管齐下增加中低收入者收入,让大家有钱消费。改善环境,就是完善物流基础设施,加强市场监管,维护市场秩序,让大家乐于消费、放心消费。推动升级,就是积极创造新的消费热点,激发消费热情。三是发挥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关键作用。一方面要用好政府投资,保证有限的资金投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当前要加快实施“十二五”规划明确的重点建设任务,城市和独立工矿区的棚户区改造及市政配套基础设施,铁路、国家高速公路“断头路”、普通国省干线公路改扩建等交通基础设施,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具备建设条件的能源项目,芦山地震等灾后恢复重建等。另一方面要支持民间投资健康发展,激发民营经济活力。进一步完善细化政策,扩大市场准入,引导民间投资通过多种途径进入基础设施、基础产业和公用事业等领域。

  二、着力加快经济结构转型升级,进一步增强发展的创新性协同性

  《纲要》指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推动科学发展的重要举措,是我国经济社会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当前,转方式、调结构、促转型已刻不容缓,要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夯实一产、升级二产、加快三产。

  夯实一产,就是要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夯实农业稳定发展特别是粮食丰收的基础。落实好各项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和创新,抓好主要农产品生产,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强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升级二产,就是要以创新驱动为引领,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并举。强化创新驱动方面,要落实好国家科学、技术以及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中长期规划,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方面,要加强规划引导,加快信息、节能环保、新能源等产业发展,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形成先导性、支柱性产业。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方面,要坚持利用信息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鼓励企业兼并重组,积极化解产能过剩矛盾,加快淘汰落后产能,调整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加快三产,就是要促进服务业特别是新兴服务业加快发展。落实促进服务业发展的配套政策,积极发展新兴业态,不断提高服务业比重和水平。加大对服务业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投入,深化服务领域改革,改善服务业发展环境。积极培育高技术服务业,着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大力发展商贸流通、旅游家政等生活性服务业。

  三、着力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进一步增强发展的动力和活力

  《纲要》强调,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最根本的是要靠改革、靠开放。当前,改革已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我们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以开放促改革,以改革促发展。

  深化改革方面,要围绕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深化改革。继续简政放权,对于取消和下放的行政审批事项,坚持权力和责任同步下放、调控和监管同步强化,严格事中事后监管;对于确需保留的审批事项,要创新审批方式,寓审批于服务之中。创新政府公共服务提供方式,探索建立公共服务提供主体多元、服务方式多样的新机制。围绕推动经济转型深化改革。加快财税体制改革,推进预算制度改革和预算公开,推动税制完善和结构优化。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推进利率、汇率市场化改革。深入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加大环保收费及价格改革力度,加强民生价格监管,推行阶梯价格制度,满足不同群体多样化需求。健全科技创新体制机制,促进创新资源高效配置和综合集成。围绕不断改善民生深化改革。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健全全民医保体系。完善食品安全监管制度,构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联动机制。建立健全环境保护监管制度,实施多污染物协同控制,强化多污染源综合治理。统筹城乡改革,加快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改革土地管理制度,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围绕促进社会公正深化改革。优化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继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完善优胜劣汰机制。健全促进社会纵向流动的保障机制,促进教育公平、就业公平、创业公平。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完善初次分配和再分配调节机制,规范收入分配秩序。

  扩大开放方面,要适应经济全球化新形势,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坚持利用外资和对外投资并举,进一步理顺外商投资管理体制,优化外商投资环境,促进引资、引技、引智有机结合,进一步加强境外投资宏观引导和服务,完善法律法规和管理制度,提高企业境外投资便利化水平,增强国际化经营能力。落实好稳定外贸增长的政策措施。加快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落实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战略构想。

  四、着力优化国土开发格局,进一步增强区域发展的协调性

  《纲要》指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一个重大战略问题。要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关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各项决策部署,统筹东中西,协调南北方,进一步形成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格局。

  一是深入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和主体功能区战略。西部开发,重点是继续推进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建设和科技教育事业,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加大沿边开发开放力度。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要研究出台新10年全面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政策性文件,继续推进工业结构调整,加快企业重组改造,完善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发展支持政策。中部崛起,重点是继续加强粮食主产区生产能力建设,加强能源、重要原材料基地、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有序承接东部地区和国外产业转移。东部率先,重点是加快改革开放和转型升级,大力发展海洋经济。认真落实主体功能区规划,推进主体功能区建设试点示范,研究制定配套政策及绩效评价体系。二是积极稳妥推进新型城镇化。加强总体规划、统筹谋划,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走以人为本、集约高效、绿色低碳、四化同步的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以人为本,就是大力推动户籍、土地、财税、金融、社会保障等方面改革,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努力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集约高效,就是优化城市化布局形态,实现各类资源高效利用。绿色低碳,就是把生态文明理念贯穿于城镇化全过程,提高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四化同步,就是促进城镇化与工业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协同发展,实现城乡发展一体化。

  五、着力推进“两型社会”建设,进一步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性

  《纲要》明确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破解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资源环境瓶颈制约的必然选择。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围绕调整结构、转变方式、强化管理等重点环节,正确处理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天蓝、地绿、水净的美丽中国。

  一是扎实开展节能减排。健全生态文明建设的法律和制度保障,以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和循环经济为抓手,在企业生产、建筑、交通等领域广泛开展节能低碳行动,做好资源综合利用各项工作,促进形成节约资源能源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大幅降低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二是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下大力气解决事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切身利益的大气污染、水污染、重金属污染、土壤污染和畜禽养殖污染等突出环境问题,着力完善垃圾处理、污水管网等城镇环境基础设施,创新生态补偿、排污权交易等环境保护的手段和方式,促进生态修复,改善人居环境。三是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强化应对气候变化总体设计,全面推进低碳发展试点示范,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加强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建设,积极开展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和国际谈判。

  六、着力加强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进一步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和谐性

  《纲要》强调,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立场,集中体现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是我们党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要顺应人民群众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将组织实施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规划作为民生建设和社会管理源头治理的重要举措,进一步完善政策,加大投入,切实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问题,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

  要大力稳定和扩大就业。坚持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强对就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完善就业服务体系,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确保实现“十二五”时期城镇新增就业4500万人的目标。要强化社会保障。坚持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方针,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全面建成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促进人民幸福安康和社会公平和谐。要积极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进一步增加资金投入,创新体制机制,切实落实责任,规范和促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管理和运营,加快棚户区改造,确保完成“十二五”时期建设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3600万套目标。要全面发展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坚持教育优先,重点支持农村学前教育、职业教育和特殊教育发展,改善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办学条件。加强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药品供应体系建设,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积极推进重点文化惠民工程,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健全以农村和基层为重点的城乡公共服务网络,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发展需求。要推进扶贫开发和防灾减灾。继续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和贫困地区的支持。加大灾害预警机制建设力度,切实提高防灾减灾、抗灾抢险和灾后恢复重建的能力与水平。


(责任编辑: 华青剑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