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信银行高调宣布获批资管试点不久,出乎意料地,该行计划落空。
中国证券报记者了解到,截至目前,银监会首批试点资产管理计划已经分仓完毕,10家银行发行资管计划规模100亿元,其中惟独缺少中信银行。据内部人士透露,监管机构对该行高调发布资管获批的消息十分不满,当天就要求中信银行将新闻从其官网撤下。
消息人士表示,对于百亿元的资管计划,从其总体资产配置情况看,25%投向直接融资工具,四成左右投向债券资产,其余配置货币市场工具和同业存款等,整体风险并不高。消息人士还透露,涉及多家银行的新一轮资管试点也已启动。
中信银行“摆乌龙”
银行资管计划试点这一“重磅”新闻的披露让中信银行抢先一步。
早在9月30日,中信银行官网称,日前经银监会业务创新监管协作部批准,中信银行获首批理财资产管理业务试点资格。
一石激起千层浪,众多媒体纷纷跟进。在银监会的统一安排下,多家银行试水资管业务被逐渐公开。有媒体报称,工行、建行、交行、平安、民生、光大、中信、浦发、招商、兴业以及渤海银行,首批11家银行将同时展开债权直接融资工具、银行资产管理计划两项试点工作。
但中国证券报记者发现,中信银行官网已经将首批理财资产管理业务试点的新闻悄然撤下。业内人士非常肯定地透露,中信银行已经被排除在首批资管业务试点之外。
“银监会此前选择了几家银行开会讨论资管业务试点方案,中信银行并不在受邀之列。该行是听到消息后主动联系,要求参与资管业务试点讨论。”一位不愿具名人士告诉记者。
就在银监会打算“低调”启动资管业务试点的时间节点上,中信银行却抢先在其官网发布了中信银行获得资管试点资格的消息。消息人士称,中信银行的表述存在瑕疵,尤其是有关“中信银行获得银监会业务创新监管协作部批准”的表述。“银监会业务创新监管协作部既没有准入也没有业务审批的权限,即使需要为中信银行开展此项业务授牌也是监管二部的事情。”
据消息人士透露,由于中信银行的失实披露,银监会取消了其首批试点资格。现在中信银行官网已经无法找到9月30日的新闻链接。“银监会相关部门当天就致电中信银行,要求其将新闻从网站撤下来。”
百亿资管分仓完毕
9月末,国内10家商业银行开展理财资产管理业务试点获批;10月18日,第一批资管计划面世,工行、交行、兴业和浦发银行的资管计划纷纷启动募集资金,这标志着银行正式涉足资管领域业务。
消息人士透露,截至目前,此次银行资管计划试点已经完成发行,工行、建行、交行、平安、民生、光大、浦发、招商、兴业以及渤海银行,首批10家银行总计发行规模为100亿元左右。每家5-10亿元的发行规模,期限大多在1年至3年之间。
具体来看,大约25%的比例投向债权直接融资工具,此类投资将逐渐对非标资产形成替代。“会里的态度是,项目成熟一个获批一个,优先投向国家重点扶持的行业和产业。比如现代农业、生物发电、新能源项目,地域重点放在上海自贸区以及新疆、广西、贵州等中西部地区。”
资管计划的四成资金投向债券市场,其余则主要配置一些货币市场工具和同业存款。“整体来说,资管计划的风险仍然较低。”
该人士称,此次资管计划没有所谓的“发牌照”的概念,而是让部分符合条件的银行本着市场化原则先行先试。如果资管计划未来能够被各方接受,不排除进一步扩大试点规模。
创新方向大势所趋
这次银行“跨界”确实吸引眼球,但相关银行表现得格外低调。
一家银行的内部人士透露,当我们完成资管业务后,正准备请媒体宣传时,监管部门要求我们“只做不说”。
“此次试点相关程序尚未走完,毕竟是跨界产品,需向其他监管部门征求意见。”一位知情人士透露,其他部门的态度并不积极。
一旦银行理财通过资管计划,以债权形式直接向企业投资成行,对目前的通道业务将会产生冲击,通道价值也将迅速贬值。“这显然是动了别人的奶酪,对于长期深耕资产管理业务的其他金融机构而言,绝对不是好事。”
此外,银监会的资管计划试点在让银行理财业务“阳光化”,打通贷款和理财通道的同时,未来是否可以进行二级市场交易?其结果会不会再造一个债券市场或是银行间市场之外的“场外之场”?同等风险的债权直接融资工具是否将分流银行间的资金,造成债券市场价格中枢的整体上移?业内人士称,这些问题急需在试点过程中明确,各方也在等待银监会出台银行理财资管计划的相关管理办法。
有银行业人士表示,从理财和资产管理角度看,这个创新方向是大势所趋,它可以实现理财资金的投向真实、透明,银行也将改变以往赚理财资金差价的盈利模式,未来将主要收取管理费。“银行机构通道业务的削弱必将改变现有整个资产管理市场格局,商业银行资产管理业务的市场竞争力有望进一步增强,对于银行业来说影响深远。”
同样,对于金融消费者来说,也是一件好事。目前我国市场中整体金融投资产品相对匮乏,推行资管计划试点之后,将给予消费者更多的金融产品选择,市场期待监管创新的步子迈得更大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