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百元养老金难以满足农村养老需求

2013年11月15日 07:22    来源: 《经济参考报》     □记者 李唐宁 

  今年九月,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迈过了两亿大关。不过,其中仅有约两成老人的主要经济来源为离退休养老金。经专家测算发现,农民如果参保新农保并连续缴费15年,60岁后每月最低只能领取73元养老金,即便按照最高标准缴费,最多也只能获得每月129元的养老金。这样的水平显然无法满足一个老年人日常的生活需求,农民养老保险保障水平过低、待遇调整机制缺失的问题亟待改变。

  老龄化高峰到来老年人口已达2亿

  “现在每天都有接近25000人进入到60岁以上老年人的行列。实际上,在今年9月的某一天,我们的老年人口已经超过了2亿。”人社部副部长胡晓义近日用数据描述了我国人口老龄化面临的严峻形势。

  而中国社会科学院此前发布《中国老龄事业发展报告(2013)》显示,2012年和2013年是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的年份,2013年老年人口数量将达到2.02亿,老龄化水平将达到14.8%。随着新中国成立后新出生的人口,也就是1952年和1953年出生的人口进入老年期,我们迎来了第一个老年人口增长高峰。截至2012年底,我国老年人口数量达到1.94亿,占总人口的14.3%。联合国人口基金预计,中国老年人口到2050年将达到4.3亿,占总人口超过30%,也就是说每三个中国人中就将有一个老人。

  老龄化背景下,依靠什么养老成为公众关注的一大问题,而基本养老保险金也被赋予了较高期待。

  目前,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城居保)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新农保)已经实现制度全覆盖,与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障制度、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一起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养老保险体系。根据人社部公布的数据,截至2013年三季度,全国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达到31626万人,全国城居保和新农保参保人数达到49030万人,比去年底增加661万人;基金收入1503亿元,同比增长25.2%,基金支出1067亿元,同比增长34.7%。职工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人数合计8.06亿人。

  新农保起点过低无法满足养老需求

  尽管养老保险基本网络已经铺就,但养老的经济来源在不同群体之间仍然差距大。根据中国人民大学老年学研究所所长杜鹏等人的研究,2010年我国老年人中,仅有24.1%主要经济来源为离退休养老金。40.7%老人依然主要依靠家庭其他成员供养。

  具体来看,城市老年人中,有66.3%的老年人主要依靠离退休养老金生活,但在农村,能够依靠养老金作为主要收入来源的老年人仅为4.6%,有41.2%的农村老人是依靠自己的劳动收入,“农村的问题相比城市更严重,很多老人一旦生活不能自理,就没有收入来源,得依靠子女抚养。”杜鹏认为,我国社保体制仍存在城乡二元结构,农村社保待遇相较城市较低,使得在农村能够依靠养老金作为主要收入来源的老年人依然低于城市。

  事实上,在三大养老保险制度中,与城镇职工社会养老保险连续八年上调养老金水平相比,农民和城镇居民的养老保险待遇显得捉襟见肘。

  自今年1月1日起,国家连续第八年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提高幅度按2012年企业退休人员月人均基本养老金的10%确定。而在2012年,调整后企业退休人员月人均养老金已经达到1721元,与2005年调整前月人均700元的水平相比,8年累计月人均增加1021元。

  相比之下,参保人数已经接近5亿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保障效果就大打折扣。

  现行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由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组成,两者参保和待遇计发规则基本一致。具体而言,待遇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组成,基础养老金标准为每人每月55元。个人账户由个人缴费,集体补助及其他经济组织、社会公益组织、个人对参保人缴费的资助,地方政府对参保人的缴费补贴构成,储存额每年参考一年期存款利率计息。

  按当前新农保的待遇计发水平进行简单测算表明:如果农民选择按每年100元最低档次缴费,政府补贴按照30元计算,假定利率按照3.5%计算,缴费年满15年后,个人账户养老金总金额为2508元,达到领取待遇年龄后,参保人能够领取养老金中的个人账户养老金部分为2508/139=18元,加上55元的基础养老金,参保人每月能够领取的养老金总额为73元。新农合的参保人即便按每年500元国家最高档次缴费,每月能够领取的养老金总额也仅有129元。

  但在通胀背景下,仅凭百元左右的养老金生活显然难以为继。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唐钧认为,以每月55元为“起点”的新型农村养老保险“显然无法满足一个老年人日常的生活需求”。“制度建立到现在4年过去了,这个标准基本没有变化,远追不上物价的涨速。”

  农民养老金调整机制亟待建立

  “从通货膨胀速度和物价水平等情况来看,每月100多元钱不能从根本上保障农民的基本养老需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社会保险事业管理中心倪志浩认为,破解这一难题,关键在于建立健全居民养老金待遇调整机制。

  唐钧也认为,未来政府加大对农村养老问题的财政投入,已是学界共识。“建议农村老人的养老金要以保障其基本生活为标准,根据各地生活必需品消费的数字而定,不搞‘一刀切’。”唐钧说,“2009年时,确定55元的基础养老金,有财政负担能力的考虑,也考虑到农民毕竟还有土地作‘后盾’。而现在,制度建立了几年,一些情况也发生了变化,是可以考虑完善标准的问题了。”

  倪志浩表示,对参加新农保的农民而言,领取的养老金待遇水平受到基础养老金、缴费档次、缴费年限以及个人账户资金增长率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不过,当前对养老金待遇水平影响较大的是每月55元的基础养老金部分。建议应将基础养老金给付与农民人均纯收入挂钩,通过建立中央财政补助资金动态投入机制,使基础养老金随着农村经济发展、农民收入的提高而提高。

  而在个人账户部分,倪志浩认为,在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农民人均纯收入每年都发生很大变化,在此背景下如果长期维持缴费档次不变动或者时隔多年变动一次,就有可能出现新农保制度下个人账户的基金变动幅度低于参保农民人均纯收入变动幅度的情况。

  他建议,应该以农村人均纯收入作为缴费基数进行测算,参保缴费标准就能随着农民人均纯收入、经济发展情况的变动而相应调整。鉴于我国各省份农村经济发展差异较大,倪志浩建议缴费基数的设定要参考本省区经济水平和消费水平因素,以本省上一年度农村人均纯收入作为缴费基。


(责任编辑: 蒋诗舟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