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张旭:金融改革背景下的A股投资机会

2013年11月17日 09:30    来源: 中国经济网    

  金融的本质是资源配置,改革的目的是释放制度红利,提升经济活力和效率。金融改革具体来说是人民币国际化、资金价格市场化、放开机构和业务牌照管制等一系列制度安排汇总。考量金融改革本应放到整体经济改革的大框架下观察,然而映射到A股市场上的表现往往更为具体,有时难免流于短期化。我们理解金融改革对A股投资有四条线索可供研究:新玩法、新机构、新工具、新经济。

  新玩法,特别是指互联网金融的机遇和挑战。以阿里为代表的互联网公司陆续与银行战略合作、控股基金公司、参股保险公司,金融机构视他们为“门口的野蛮人”,金融传统的砖头水泥模式是否会被鼠标键盘模式取代,成为零售业之后下一个被颠覆的行业?相对传统金融,互联网具有成本低廉、方便快捷、打破物理网点限制、大数据等优势,但从本质看,互联网最强大的优势在其开放、共享的基因带来的势如破竹的野蛮生长。因此,金融业需要拥抱互联网,御风而行,两者各取所需相辅相成,远未到路线之争你死我活的境地。有趣的是,发达国家早些年已有的互联网金融更多归于沉寂,如果在google上用英文搜索“互联网金融”,大多数搜索结果是中国有关的新闻。这说明国际经验并不支持互联网颠覆现有金融格局,金融行业高度密集的资本、人才经验、风控流程等是牌照之外更加坚实的护城河。客观的说,互联网是金融体系的鲶鱼,他的横空出世令金融机构如坐针毡,主动加快变革。因此,金融股的投资将走向更为明显的分化,以往高度一致重行业、轻个股的情况会改变,怀抱更市场化基因和顺应潮流决心的金融企业优势将日益明显。

  新机构,是指金融牌照审批放开后的参股金融概念股。有个有意思的现象,一方面多数传统银行股股价低迷,估值纷纷破净,另一方面是参股民营银行的上市公司往往受市场热捧。如果说目前各家上市商业银行的估值体现了资本市场对他们在新一轮改革转型中表现的打分,那么对民营银行概念股的炒作则体现了资本市场对市场化基因改善传统金融经营抱有较高期许。

  新工具,在美国西部的淘金热中,先富起来的是卖铁锹给开矿者的小贩。在金融混业、放开牌照和网络化的三大推动因素下,尽管金融机构在金改大潮中究竟鹿死谁手尚需观察,但金融机构的软硬件供应商已经成为在金改格局下比较明确的受益者。

  新经济,这是金融改革被市场短期忽视但长期影响最为深远的一点。金融改革的根本目的是通过制度红利的释放,优化金融资源配置功能,更好的促进实体经济发展。金改成功最大的受益者是谁?实体经济。金改是经济转型成功,培育新经济增长点的重要保障。通过市场无形的手,在放松管制、充分竞争的条件下,给予适当的资金定价和风险控制,多层次金融资源会日益流向符合产业发展趋势和经济转型升级的领域,特别是以往融资难、融资贵的行业有望通过更多差异化渠道改善融资格局,得到更大发展。(作者系南方盛元、南方消费基金经理)


(责任编辑: 马欣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