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当前位置      首页 > 财经滚动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拿"小板凳"占座求"思想碰撞" 基金经理逐渐"空翻多"

2013年11月19日 07:18    来源: 中国证券报    

  对政策的解读在数天内发生剧烈的变化,投资界对改革的信心指数正如上证综指一样逐级上升,18日上证综指以2.87%的涨幅报收,这几天发生了什么?最简单的概括是,很多基金经理“空翻多”了。

  积极寻找“思想碰撞”

  “会议公报发布的当天晚上,我拨通了一个券商的电话会议,听了半小时,手机没电了,两分钟后换完电池想再拨电话进去,发现因为人数限制,再也进不去了。”深圳一位基金经理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其实,当晚举办解读十八届三中全会公告的主流券商电话会议至少有十几个,像他这种遭遇的不在少数,当晚七点半之后,有人拨通所有券商电话会议,发现全部已经满员,基金经理称,第一次有了拿着“小板凳”占座的感觉。而一些策略、宏观的明星分析师,也迅速在自己设立的微信群里逐条解释政策。

  但对政策的解读不止于此,自上周以来,由券商等卖方机构组织的政策解读会在北京、深圳、上海接连召开,不少券商利用周六日的空档延请一些接近中央决策层的“智囊”为基金详解会议精神,这样的解读会深受基金经理欢迎,尽管是周日上午,一家券商在深圳福田中心区举办的解读会座无虚席,参会者不乏资深基金经理。“会议公报出台之后,我们内部也有讨论,但说实话很多基金经理年纪也比较轻,对会议的把握还需要思想碰撞,也需要靠近中央决策层的专家做一些解读,我们需要的是参考别人分析的逻辑。”深圳一家基金公司研究总监说。

  “空翻多”转变明显

  记者发现,在思想的碰撞中,很多基金经理的观点发生改变。在11月初记者采访基金经理时发现,相当部分基金经理认为十八届三中全会很难出现超预期的政策。“自贸区 、单独二胎、土地流转等预期会出现的概念,已经炒过了,感觉很难有超预期的东西出来。”深圳一位基金经理当时的看法相当具备代表性。实际上三季度末以来,市场的确前瞻性地炒作了一番“会议概念股”。而从会议结束后公报刚披露时,“符合预期”也成了不少机构点评纷纷采用的言语,这在某种程度上也意味着没有惊喜。

  但随着上周五更细化的方案出台后,加上思想碰撞和专家分析,一些基金经理的看法发生了改变,“几天讨论下来,我觉得会议精神中,事业单位去行政化、市场化地位的确定、国有资产新思路的公布,这些都令我们觉得未来的改革力度将很大,落实到金融改革,利率市场化的步子可能要比我们预想中迈得快,这也将引导资源配置朝更加有效的途径去走,长期来看对市场是持续利好。”深圳一位基金经理深有体会。有基金经理则认为,前期市场炒作的可能是一些零散的点,而会议的方案则可以看出,改革存在很明显的主线,影响将是长期的。

  博时主题基金经理邓晓峰本周表示,市场最大的变化是三中全会改革的力度和决心都或将超出市场的预期,也可能将会化解市场最大的系统性风险,因此整体上看好市场后期走势,市场或逐渐出现系统性机会。另外,他预测,国企改革方案或将出台,改革所带来的制度红利依旧是驱动股市表现的重要力量。

  长城基金则总结了几大利好及利空板块,利率市场化及金融改革将导致银行股估值长期受压;允许农地流转,加快房产税立法,地产股走势需要观察。军工、信息安全和文化传媒等TMT和节能环保板块及土地流转概念近期值得持续重点关注,但从中长线看,TMT和创业板还需要较长时间的震荡消化。


(责任编辑: 郑海斌 )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上市全观察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