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持股事关股市健康发展
新近出台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第6条提出“允许混合所有制经济实行企业员工持股,形成资本所有者和劳动者利益共同体”。
员工持股在西方国家不是什么新的制度设计,但在中国员工持股却是一个敏感的话题。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决定》有很强的针对性,它不仅反映了政府试图改善劳资关系的努力,同时也反映出上市公司监管思路的变化。该项制度的实施将深刻改变股票市场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
导致公司上市前集中清理职工持股的制度根源在于,证监会明确规定,除少数经人民银行批准的金融企业外,上市前持股职工人数超过200人的,一律不准上市。存在工会持股、持股会以及个人代持等现象的公司也一律不准上市,除非上市前予以彻底清理。
这样的规定使得已经实行了内部员工持股的公司难以走进股票市场的大门。有些已经实行了员工持股的公司为了实现上市的目标,采取措施强行让内部员工把所持有的股份集中卖他人,还有一些公司采取了各种打擦边球的方式来解决该难题。可见,这样一个看似简单的规定,给公司的资本运作带来了相当多的麻烦。
从监管机构的角度看,主要有以下两点考虑:
第一个考虑是,职工持股容易导致国有资产流失。从实践看,确有此类事情发生,有些公司以较低的价格向内部员工发行股票,导致国有资产流入少数人的口袋。但近年来,国务院国资委已经出台了一系列防范国有资产流失的政策,如规范审计评估程序、强制进场交易等。从理论上说,这些制度可以基本防范国有资产的流失。
第二个考虑是,职工持股扰乱资本市场的秩序。上世纪90年代前后,很多企业发行的职工股在“一级半”市场广泛流通,严重扰乱了资本市场秩序。有些企业还采取倒签文件等方式虚假发行职工股,甚至出现用职工股行贿政府官员等不正常现象,这些恐怕就是证券监管部门至今仍对职工股采取“严防死守”政策的最重要原因。
尽管如此,员工持股制度意义重大。
一方面,内部职工持股有利于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在国内的学术界有一种十分流行的看法,认为管理层持股有利于公司发展,但职工持股意义不大。这种观点忽视了职工持股对公司文化的影响。当今中国最具有国际化色彩的公司———联想集团和深圳华为的成功之道正是内部员工持股制度。在深圳华为公司的成长道路上,内部职工持股是最重要的制度设计,该公司在发展之初就尝试内部员工持股制度,在初具规模之后,曾经花费巨资请国际咨询公司设计和完善内部员工持股制度。华为曾经想在主板上市,但内部员工持股成为拦路虎。如果我们的股票市场制度设计把最优秀的公司排除在外,那么,我们的制度设计肯定有问题。
另一方面,员工持股是构建新型的劳资关系的基础。按照经典的马克思主义学说的观点,资本与劳动始终是对立的,它们是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从西方国家的实践看,采取员工持股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上述矛盾。
因此,是否允许职工持股,不仅关系到公司内部的治理结构的完善,关系资本市场的可持续发展,还关系到国家发展战略问题,不可等闲视之。
(责任编辑:蒋诗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