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4日,中国商务部部长高虎城就美国11月21日突然中止《信息技术协定》(ITA)扩围谈判发表声明称,自2012年9月以来,中方一直在积极参与ITA扩围谈判,不仅多次协调国内相关产业,而且在扩围谈判中不断改进出价。
高虎城说,中方知道,美方迫于其具有强大竞争优势的产业的压力,不愿作出任何让步,但美方无视处于弱势的中方企业的诉求,无视两国企业竞争力的巨大差异,这是中方无法接受的。
经过中方不断改善出价条件,目前包括中国在内的主要参加方共同支持的产品已近200项税目,涉及全球2.77万亿美元贸易额,具有巨大的商业价值,这一成果来之不易。
中方认为目前的谈判尚未走到尽头,并呼吁各方应朝着正确的方向共同努力。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到,中美谈判分歧的焦点在于包括100多项税目的“敏感清单”,涉及部分装备制造业和电子信息技术产品的核心零部件领域。
业内人士表示,从目前的谈判状况来看,双方让步的机会都很小,但结果有可能会折中处理,就已经达成共识的近200项税目产品先扩容,或者中断谈判一段时间,择机再启动。
ITA扩围有益中国出口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到,ITA第一轮谈判始于1996年,核心内容是2000年1月1日前取消信息技术产品的关税及其他税费。该协议涉及的产品非常广泛,约占《商品名称及编码协调制度》中近300个税号。随着时代发展不断推陈出新的新产品,在该协议中没有相应的编码,因此参与方会择时启动扩围谈判。
ITA扩围谈判是一个有20多个参与方,包括40多个WTO成员的周边谈判,中方是参加方之一。“但ITA扩围谈判的结果可以说取决于中美。”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贸易研究室主任宋鸿对记者说,中美谈判具有决定性作用,其他成员会参照中美谈判协议结果。
从中国进出口统计来看,电子信息技术产品主要分为计算机类产品、通讯设备和视听产品。根据海关统计,该行业出口金额庞大,2012年这三类产品出口额为5038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四分之一。得益于入世和全球信息技术革命、外资企业进入中国带动整个行业出口,中国的计算机、手机等产品在过去十多年里,年均复合增长率在30%以上,主要以外资企业为主力、以加工贸易为出口方式。
但最近五年,中国已经是全球最大的电子信息技术产品出口国和生产国,是全球的供给方,在全球所占份额太大,导致这些产品的出口同比增速无法保持两位数的高速度。今年前8月,上述三类电子信息技术产品出口额为3240亿美元,增速跟巅峰时期的近60%相比骤降。
中国积极参与ITA扩围协议谈判,扩围范围越广,对中国低速增长的贸易来说越有益处。
“敏感清单”成绊脚石
11月21日,美国突然宣布中止谈判。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专家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让美国消费电子联合会主席盖瑞·夏培罗恼火的那些“保护”,涉及一些生产制造电子信息技术终端产品的中间产品,包括生产这些产品的精密仪器设备和搬运设备等。
中国国家发改委和工信部就这些产品列了一个“敏感清单”,大致有100多项税目。宋鸿说:“装备制造业是中国的支柱产业,这部分让步的可能性不大。”
宋鸿还认为中国列出的“敏感清单”上包含一部分涉及大规模集成电路的音响设备、平板显示器和视听产品等。中国的集成电路产品主要依靠进口,但目前中国的经济和贸易正在转型升级,在这些关键的零部件领域,从振兴国内产业发展的角度上,一些部委更希望国产产品能够进入这些核心零部件领域,而非一直依赖外资进口。
宋鸿说,其实美国所提的大部分要求已经被满足了:“每逢美国的要求得不到满足,它就以中止谈判来作要挟。不过最坏的结果是谈判中止一段时间,择机再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