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从“管国企”到“管国资” 国资委角色生变

2013年11月27日 07:22    来源: 京华时报     廖丰

  国资运营模式走到了改革的十字路口。组建若干国有资本运营公司——这有可能是2005年国资委开启董事会试点后,国资改革最大的亮点。强有力的国资运营公司的出现,也意味着国资监管体系以及国资委的角色将发生变化。不过,探索中国特色的“淡马锡模式”仍然任重而道远。 

  □决定原文

  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以管资本为主加强国有资产监管,改革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组建若干国有资本运营公司,支持有条件的国有企业改组为国有资本投资公司。

  国有资本投资运营要服务于国家战略目标,更多投向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重点提供公共服务、发展重要前瞻性战略性产业、保护生态环境、支持科技进步、保障国家安全。

  □现状

  国企母公司“壳化”

  很早以前,推动国有企业整体上市以实现资产证券化、股权多元化的方向已经明确。截至2012年底,全国共有国有控股上市公司953家,占A股上市公司数量的近四成。

  然而,真正实现整体上市的国企仍是凤毛麟角。即使不少央企的主营业务已经整体上市,但还存在央企集团母公司这个“壳”。有的央企集团总部只有几十人办公,旗下却有数家上市公司,集团公司存在的意义就是代表国家持有上市公司的股份。

  随着整体上市进程的推进,“壳公司”越来越多,其存废也成为不得不考虑的问题。国家股由谁来持有?一直以来都存在两种意见,一是直接由国资委持股,即“国资委-国企”两层架构模式。但是,这种模式下,国资委要与上市公司及其非国有股东产生各种关系,让国资监管产生“裁判员和运动员不分”的嫌疑。

  第二种意见是成立新公司来持有上市公司的股权,如同中央汇金公司持股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一样,即“国资委-国资经营公司-国企”三层架构模式。

  国新公司角色尴尬

  目前,国资委拥有国家开发投资公司(简称国投)、中国诚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简称诚通)和中国国新控股有限责任公司(简称国新)三家国资运营公司。国投和诚通发挥着承接辅业和不良资产的作用,其中国投更侧重于股权管理和投资。

  而2010年底成立的国新的定位是,不仅配合国资委推进央企重组,接收、整合央企整体上市后存续企业资产及其他非主业资产,更重要的是对具有潜在市场竞争力的企业或者优质业务、国家产业政策鼓励的业务,在资本金注入、重组上市等方面予以支持。

  但是,从目前的情况看,国新仅收编了华星、中国印刷两家较弱小的央企资产,还持有中国通号、中国铁物等公司小部分股份。其起到的主要作用还是处理边边角角的资产,而没有做到持有大型央企股权。

  业内普遍认为,国新公司处境尴尬除了有国资委放权问题尚未厘清的原因外,更主要的原因是央企的阻挠。不少大型央企总资产动辄上万亿元,注册资本上千亿,而国新首期注册资金仅45亿元。一些副部级的央企认为自己划入国新后等于被降级,还有央企认为如果与别的央企主动整合尚有讨价还价的余地,而进入国新后命运难料。

  □解读

  模式:三位一体管理国资

  中国政法大学资本研究中心主任刘纪鹏认为,中国拥有庞大的国有资本和对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选择,这决定了不能没有国资委这样一个对国有资本实施统一监管的部门,这是中国特色。

  “出资人概念与所有者概念内涵不同,因此,需要在政府和企业间构造出一个出资主体,作为民事行为的终极代表。在此结构下,由政府作为所有者,由这一机构作为政府的出资人代表,二者之间是授权与被授权的关系。”刘纪鹏介绍,由此可以构造“代表团团长-教练员-运动员”三位一体的管理体系。国资委充当“代表团团长”,定位于国有资产的监管者;国有资本经营公司作为国有资本运营机构,充当“教练员”;由国家出资的实体企业定位于国有资产的具体运营,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充当“运动员”。

  刘纪鹏认为,中石油、中石化、中航工业、电信、烟草、铁道、电网等大型央企的集团公司今后可逐渐退出实体经营,转变成代表国家管理国有资本的国有大型控股公司,专门从事旗下上市公司的资本运营。

(责任编辑:韦伟)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从“管国企”到“管国资” 国资委角色生变

2013-11-27 07:22 来源:京华时报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