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短期理财虚假繁荣:3600亿萎缩至900亿份

2013年11月29日 10:44    来源: 金融投资报    

  一年之间,短期理财基金经历了辉煌到落寞的过程。面对留不住投资者的现状,近期已有多家基金公司开始谋求出路。一方面类似华安基金将旗下“双月滚动”的短期理财基金改为“单月滚动”,提升流动性。另一方面是部分基金公司或欲搭上电商这条船。不过这样的探索能否成为短期理财基金的“方舟”仍然有争议。

  半数产品缩水9成

  用大起大落来形容短期理财基金一点也不为过。2012年5月华安月月鑫和汇添富理财30天率先问世之后,短期理财基金就如雨后春笋般不断出现。在发行上,短期理财基金也一度无限辉煌,华安月月鑫和汇添富理财30天分别募得182.22亿份和244.42亿份,银行系基金公司工银瑞信推出的7天理财首募规模达到392.52亿份。包括建信月盈安心理财、汇添富理财60天等在内的10只短期理财基金首募都在100亿份以上。以首发规模计算,短期理财基金合计达3600亿份。

  然而这辉煌是短暂的。今年以来短期理财基金已不断缩水。截止今年三季度末,总份额已仅有891亿份,整体缩水达到75%以上。相对于首发规模,截止今年三季度末多达28只短期理财基金份额缩减90%以上,其中去年9月成立的光大添盛理财由首募的71.77亿份降至1.03亿份,缩水比例高达98.57%,万家14天理财、汇添富理财14天、信诚理财7日盈等数只基金的实际缩水比例都在97%以上。

  分类型来看,A、B类份额均遭遇赎回,仅有8只短期理财基金的B类份额与1只A类份额相比首发规模出现正增长,其中中银理财14天B增幅最大,去年成立时达21.68亿份,今年三季度末增长133%以上,至50.58亿份,工银14天理财B、易方达双月利B规模增幅较大,分别超过8成和6成。

  由于遭遇大规模赎回,目前已有多只短期理财基金的份额在1亿份以下。而工银瑞信7天理财仍然高达231.98亿份,建信月盈安心理财、南方理财14天等4只基金仍然超过50亿份。

  劣势明显优势不足

  事实上,短期理财基金的赎回压力自去年首批成立开始就已显现,而在今年二季度则达到了高潮。WIND数据显示,去年二季度成立的汇添富理财14天等到了去年第三季度就均被赎回9成以上。尽管如此,还是有不少公司前赴后继地发行短期理财基金。去年四季度,更多的短期理财基金加入到被赎回的队伍中,而到了今年二季度,净赎回力度更大,且几乎呈现出全面赎回的状态。

  对于短期理财基金的大起大落,分析人士认为收益率与流动性是主要原因。“短期理财基金是作为银行的超短期理财产品的补充出现的。自银行超短期理财产品被禁以后,基金公司抓住这个空档推出了短期理财基金。其收益率不具优势,流动性又不如货币基金。”某券商分析师表示。

  德圣基金研究中心一位分析师则认为今年以来的大规模赎回潮与债市基本面偏弱息息相关。“主要是债市的问题,基础市场的悲观情绪,使得投资固定收益市场的品种遭遇大额赎回。”6月钱荒来袭之后,债市就节节走弱。“利率走高之后,这类投资固定收益市场的短期理财基金都将面临赎回的情况,原因就是低收益甚至略亏损。”

  WIND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以来短期理财基金A类份额的7日年化收益率平均值为2.94%,B类份额的7日年化收益率平均值为3.08%,在流动性对比下,这样的收益率实在不具备明显优势。而事实上,从目前规模最大的短期理财的工银瑞信7天理财、建信月盈安心理财、南方理财14天等可以看出,流动性是这些基金仍然挺立的重要原因之一。

  基金积极谋求转型

  穷则变。对而“穷途”,短期理财基金也在求变。

  华安基金日前欲将旗下的短期理财型基金“双月鑫”转型改为“单月滚动”,这意味着其打开申赎的周期变短。这次转型为短期理财基金的出路作了一次探索。

  尽管如此,分析人士并不太看好这种转型。“流动性有一定程度的改善,但仍不充分。短期看,临近年底,收益仍然不如货基,投资偏好转移是必然的事。”德圣基金研究中心分析师表示。

  也有积极的观点认为,“目前银行不能发行1月期限以内的银行理财产品,所以1个月以内的短期理财基金能形成一定的补充。不过由于将和银行理财产品竞争,渠道方面将会受到干扰。”上述券商分析师指出。

  也似乎正是因为如此,有更多基金公司看上电商这条路。证监会26日公布的《基金募集申请核准进度公示表》显示,嘉实基金先后上报了1个月壹号团理财债券型基金和3个月壹号团理财债券型基金,新成立的道富基金也上报了短期理财型基金陶乐60天理财债券型基金,此外,德邦基金上报的理财45天债券型基金,也获受理。

  有消息称,包括南方在内的数家基金公司将联手支付宝推出类余额宝短期理财产品。对此,分析人士有不同的意见。有分析人士认为,渠道改变不了产品的本质,在货基创新频繁并不断被投资者所接受的趋势下,这类产品慢慢可能会退出历史舞台。而上述券商分析师则认为,“投资者的预期变化频繁,从营销的角度来说,电商渠道还是有利可图的”。

  


(责任编辑: 张桔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