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自贸区金融改革须完善配套制度

2013年12月04日 07:13    来源: 《经济参考报》     □陈炳才

  12月2日,央行《关于金融支持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的意见》与公众见面。由于前一阶段社会上对自贸区金融改革内容期望很大,因此,央行《意见》出台,格外引人关注。

  《意见》总计30条,涉及内容包括“总原则、创新账户管理体系、探索投融资汇兑便利、扩大人民币跨境使用、利率市场化、外汇管理、监管”。在总原则中,央行强调改革的先行先试,为实体经济服务,强调风险可控,有序有组织地试点。从《意见》内容来看,笔者认为,真正属于完全开放创新的部分是:允许自由贸易账户内本外币资金自由兑换,允许个人、机构在境外从事证券、衍生品类投资,允许区内机构从境外直接融入本外币资金、境内发行人民币债券以及参与境内证券、期货、拆借市场的投资或交易。

  需要指出,央行发布的《意见》不是实施细则,仅仅是“意见”。其中任何一项内容,在操作上都需要制定管理办法,没有具体管理办法和操作细则,就无法执行。因此,自贸区的金融改革操作政策需要假以时日。比如允许个人跨境贷款,区内境外个人可以在境内进行证券投资等,都需要制定详细的管理办法才能实施。区内金融机构和企业在境内证券、期货交易市场投资,在币种和规模上有什么条件,《意见》未明确。很多项目的开放和市场化提出了要符合条件或待条件成熟时,但条件是什么,成熟条件指什么,有待未来政策明确。

  《意见》的未来效果如何很难看出,但就账户来说,手续显得有些繁杂,不便利,监管上也不太方便。对资金进出通过账户标记的区分来进行管理,甚至提出了分账核算单元概念,这在国际上少见。监管深入到商业银行账户的具体细节,不是中央银行所擅长,也会给银行资金管理带来很多不便利。

  其实,自贸区金融改革可以变得简单,即允许境外机构在境内开设人民币账户,这些人民币资金可以享受国内同样的待遇,人民币资金进出可以不设规模、余额,因为出去的人民币回到国内不会产生风险;而对外币尤其是储备货币进入需要设置余额或总量,因为储备货币的资产规模太大,允许自由进入和自由兑换,风险不可控。因此,外币资金实行余额或总额管理即可,不需要区分账户,就可以控制风险。本币和外币自由兑换,依然按照外汇管理的风险控制制度执行即可。这样账户管理与现行政策不矛盾,手续也简单,银行、企业也熟悉。

  按照这个思路,政策出台时间可以大大缩短。

  扩大人民币的境外使用是金融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而人民币境外使用的一个重要前提条件就是境内外资金价格的统一,允许境外人民币资金直接回流,允许境外机构境内开设人民币账户。如果对境外人民币资金做过多的进入限制,境内外人民币资金出现两种价格,其实就是运用试点特权和优惠政策套利,这样的改革试点不能为人民币的利率市场化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可以预计,允许区内企业从境外进行本币资金融资,短期内将冲击试点区内人民币利率定价,但也会抬高境外人民币资金利率,最后人民币利率会趋向均衡,人民币资金的内外利率套利空间将逐渐消失。

  总之,上海自贸区的金融改革试点没有那么复杂,只要实行余额、总量控制,一切资本项目的可兑换风险都可以控制,也不需要设置那么多的管理细节。


(责任编辑: 蒋诗舟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