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壳资源”泡沫待重估 严控借壳需完善退市制度
“停而不退”、“借壳上市”,A股市场历史上不断上演的“乌鸡变凤凰”的“壳资源”故事,或将在2014年被打断。
在中国证监会11月末出台的系列股市新政策中,“借壳上市审核将严格执行首次公开发行股票上市标准”、“创业板不允许借壳上市”的政策引人关注。与创业板全线暴跌相似,“披星戴帽”的*ST和ST股票,在12月首个交易日全线暴跌,两市几乎所有风险警示板股票全部跌停。不过,在周二、周三两个交易日中,不少风险警示板股票出现反弹。12月4日,不少*ST和ST股票更是冲击涨停。
华润元大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认为:借壳上市往往成为股市炒作的热点,其股价往往因为借壳的消息而飞涨,也往往因为借壳的失败而急跌。
对于借壳上市新政,多家基金公司表示,这对“壳资源”泡沫确实形成挤压。安信基金认为,借壳上市新政主要是提高借壳上市门槛,严格执行IPO标准。当前由于“壳资源”价值的存在,A股经常出现上市公司变卖资产保盈利等保壳异象,也间接导致投资者炒作绩差股的怪诞现象。
对于“壳资源”泡沫的弹性,不少市场人士认为,相关配套政策细则还没有完善,因此尽管未来借壳上市的标准严了,但这条路还没有被封死。
华宸未来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表示,上市公司借壳比对新股IPO上市标准,大幅度降低了借壳上市暗箱操作的可能,增强了借壳方资产质量的可辨认度与历史数据可信度,从而有效防止借助借壳故事疯狂炒作股价的可能。
要想真正严控借壳上市这一“投机性”行为的出现,很多专家建议继续完善退市制度,这样才能一方面严控借壳上市标准,另一方面减少投机性的“壳资源”。
去年以来,创业板、主板、中小板退市制度陆续发布。虽然与原有制度相比,退市新规更具可操作性,严格了退市条件,明确了退市期限,但从执行上看,新的退市规则仍有待加强。
多位业内人士反映,政府补贴等非经常性损益,是很多濒临退市风险的上市公司用来避开退市条件而保壳的常用手段,很多公司依然可以靠政府补贴而逃脱暂停上市的命运,根本走不到终止上市这一步,很难有公司会满足退市最后一关的条件,因此“壳资源”自然仍存在泡沫。
武汉科技大学金融研究所所长董登新认为,去年以来的新退市制度相较以前有很大进步,但在新旧制度对接上仍对垃圾股手下留情,留下了较大的炒作空间,这不利于发挥退市制度的威慑作用。
(责任编辑:蒋诗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