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股分化期仍未结束 创业板正经历双重洗礼
■孙建波
2013年的A股,演绎了一场春耕、夏涝、秋收、冬藏的格局。成长股在反弹超过10个月后进入分化期,12月2日,创业板个股超过60%的跌停率,表明分化期仍未结束。
成长股反弹9个月一般就进入分化的时间窗口。成长股的第一轮调整一般为3个月左右,幅度一般超过25%。
从时间节奏上看,今年创业板的反弹超过10个月,而从目前创业板的情况来看,无论调整的时间还是幅度,都是不够的。日前,新股发行的体制改革冲击了创业板,正是因为新股发行制度改革的“注册制”大方向改变了创业板公司的“稀缺性”特征,由于稀缺而产生的高估值被市场抛弃,12月2日,创业板公司股价普跌,个股跌停率超过60%,但这一下跌如果放在成长股的3个月的分化期内来看,是正常的。从10月份中旬开始,成长股进入分化期,这一分化期预计到1月份中旬才会结束。
成长股投资是大浪淘沙的旅程,只有当大量的小公司上市,才能真正开启成长股投资的大时代。
对比中国创业板和美国纳斯达克市场总市值结构和估值结构不难发现,目前,创业板的估值普遍高企,总市值都不算小。
从纳斯达克市场(不含跨市场)的市值分布来看,在纳斯达克市场中,仅10%左右的公司是大公司(总市值大于20亿美元),仅20%的公司属于中型公司(总市值在5亿美元至20亿美元之间)。另外的70%的公司,都是小公司。
如果考虑跨市场的股票,纳斯达克当前的市值构成稍有变化,跨市场股票的加入使得大市值个股的比重加大。即便如此,仍可以看出,大多数公司市值处于1亿美元至5亿美元之间,占比约为26.3%;其次是10亿美元至50亿美元之间,占比约为19.9%。在这些比例中,不包括退市的公司。
从估值方面看,在纳斯达克市场中,接近50%的公司是盈利能力很差的。从静态市盈率来看,仅12%的公司市盈率超过30倍;仅8%的公司估值超过40倍;估值超过50倍的,仅占6%。相比之下,“没有坏公司”,恰恰是创业板的问题。中国的中小型公司当前的静态估值偏高。如果盈利增长预期下滑,则向下调整的空间较大。
参考美国市场,从总市值分布和估值分布来看,未来的创业板,应该有50%左右的公司是值得去看的,是有价值的;其中,10%是会成长为优秀公司的,还有20%是能够带来正常回报的,另外20%是没有回报也没有风险的。
那么,可以预期的是,创业板泥沙俱下之后,约有50%的公司仍能保持活跃,30%的公司仍然具有长期投资价值,其中有10%属于新蓝筹的范畴。
(作者系银河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证券日报)
(责任编辑:魏京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