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银行:十面埋伏中的“自我革命”

2013年12月11日 07:21    来源: 每经网-每日经济新闻    

  面对风起云涌的互联网金融的冲击,银行未来的经营模式将发生巨大变化,资产端和负债端原来以贷存为主的模式将难以为继,资金来源和流向都将拓展到更多渠道。此外,上海自贸区的建立、利率市场化的推行、民营银行的渐行渐近等,都将对金融领域带来巨大的冲击。

  有银行人士称,银行要先革自己的命。一方面,以负债端存款立行的理念要破除,改成以金融资产立行,可以将存款扫入理财产品,将金融资产留住;资产端方面,贷款要实现证券化,流动起来,轻资产上阵,同时拓宽投资边界。

  存贷两端的“生死考验”

  如果单从2013年的息差变化来看,利率市场化对银行业的冲击似乎并不明显。

  银监会公布的商业银行主要监管指标显示,今年前三季度的净息差分别为2.57%、2.59%、2.63%,呈逐季上升趋势。不过与去年四个季度2.76%、2.73%、2.77%、2.75%的数据相比,今年则出现了一定幅度的下降。

  息差方面的压力,或许可以解释今年6月份市场上的流动性紧张。

  6月份,银行间市场隔夜利率最高曾达到13.44%。当时,一方面是宏观层面M2超过100万亿,显示流动性充裕;另一方面则是银行喊缺钱,流动性十分紧张。而真正的原因则是银行资金错配严重,用融入的短期资金支撑着长期的贷款和非标业务,尤其是后者。

  之所以会如此,是因为“非标”产品主要投向地方融资平台和房地产,可给予银行更高的回报。而银行追求高回报,一定程度上也正是因为银行自身融资成本抬升和息差下降。

  在负债端,2012年6月,央行将存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上限调整为基准利率的1.1倍。一年以来,很多银行的各期限存款利率都已上浮到顶。即便如此,银行的资金来源仍不得不越来越依靠理财产品。但理财产品同样面临着来自信托、券商、基金等的竞争,就更不用说野蛮生长的互联网金融对于银行业存款的 “吞噬”效应了。而上述竞争者的利器无一不是更高的收益率——不仅仅高于存款利率,很多还要高于普通货币债券类理财产品的收益率。

  在这种情形下,银行必须依靠收益更高的理财产品来揽存,选择“非标”产品也就不足为奇了。

  不过“非标”产品的高收益却是难以持续的。地方融资平台能接受高利率,是因为有政府可以埋单,但是政府的高负债是不可持续的,必然要对负债进行逐步压缩和释放;房地产业能接受高利率是因为行业的高回报和房价的上涨预期,但谁知道这样的状况还能维持多久?

  如果排除“非标”产品,或许我们将看到银行息差的真实面目。

  某银行资产管理部门的一位负责人近日表示,传统的 “存款冲时点,存完放贷款,贷款成利润”的模式已经难以为继,整个银行的负债端和资产端将面临全面变革。

  挑战“存款立行”理念

  面对互联网金融今年的突然火爆,一些银行从业人员曾经不屑一顾:“什么互联网金融,我们做电子银行已经很多年了。”直到P2P网贷平台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余额宝的规模从几十亿到几百亿再到上千亿的飙升,第三方支付从支付端分走银行管理资金等越来越多的蛋糕时,银行业方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压力。

  面对互联网金融的挑战,银行开始正面“接招”,招行官网在今年9月份就推出了P2P网贷业务。不过,由于相关规范未出,目前这一业务只能说是处于探索阶段。另外,像余额宝这样有巨大流量入口的平台,传统银行相对比较弱势,一旦像百度、腾讯这类巨无霸互联网企业全力攻入互联网金融领域,传统银行业将面临巨大挑战。

  不过同样的,电商平台也成为了传统银行业的一个发力方向,使其得以直接进军交易端。在2013年,除了建行原有的“善融商城”更加成熟外,交行也正式推出了“交博汇”,工行研发了“融e购”,中行宣布将推出“中银易商”,民生电商表示正在筹备“合一行”。

  面对诸多挑战,交通银行资产管理部总经理马续田认为,银行首先要革自己的命,一方面,以负债端存款立行的理念要破除,改成以金融资产立行,可以将存款扫入理财产品,将金融资产留住;资产端方面,贷款要实现证券化,流动起来,轻资产上阵,同时拓宽投资边界。

  目前,银行业很多业务的拓展受限于分业经营,因此要获得高收益,综合化经营可能也是银行业寻求突破的一个重要途径。


(责任编辑: 邢晓宇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