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避免被“误伤” 基金年末大减仓

2013年12月17日 08:09    来源: 信息时报     叶静

  临近年底,为了避免在最后关头“同室操戈”,基金开始减仓应对。据招商证券(600999,股吧)统计,上周全部偏股型基金、股票型基金和混合型基金的平均测算仓位分别为82.7%,87.2%和75.1%,较上期测算结果分别下降2.3、2.74和1.67个百分点。对于基金仓位在此时下降,有分析认为是因为年底基金为了争抢排名,避免被“误伤”,才纷纷选择落袋为安。

  基金减仓转投货基避险

  招商证券表示,11月经济数据公布,显示经济增速继续小幅下滑,而利率中枢仍在抬升过程中,货币政策仍旧呈中性偏紧,这不利于指数整体上涨。同时,市场情绪开始呈现悲观态势,因此指数仍有调整空间。基金上周明显减仓,显示其由乐观开始逐渐转为谨慎。

  根据测算结果,前十大基金公司本期平均仓位为80.28%,较上期下降3.3个百分点。嘉实、汇添富等减仓幅度较大,广发、兴业全球(340006,基金吧)、景顺长城等减仓幅度较小。

  随着资金的回撤,场内货币基金的交易创出历史最高水平。上周五,“场内余额宝”华宝添益开创了交易型基金的新纪元,单日成交76亿元,刷新了史上单只场内基金的最大单日成交记录,比此前最高记录超出了25亿元。上证50ETF曾在2009年7月30日单日成交50.89亿元,此记录保持4年多。“主要是因为机构不看好接下来的行情,因此把资金转到货基内,一旦市场好转,场内货基可实现T+0,可以进行快速补仓。”好买财富的首席分析师曾令华表示。

  砸盘惨剧屡屡发生

  “选择此时回撤,有三个原因。一是因为年底有可能因基金为了竞争排名,出现"砸盘"惨剧,此时选择落袋为安,能保护"战果";其次是因为年底"钱紧"市场难以出现大级别的反弹,向下的概率更大;其三则是IPO重出江湖,对市场会形成一定的压力,预计到明年1月底,市场都以振荡行情为主,因此选择暂时离场观望。我们的偏股型基金的仓位目前还不到七成。”上海一家基金公司的负责人对信息时报记者表示。

  上述情况确实在市场得到验证。据媒体报道,深圳某基金公司的产品在一周之内暴跌近两成,排名从11月底的行业前5%掉至前10%左右。更让该产品基金经理感到寒心的是,操刀的不是其他基金公司的竞争对手,而是来自同一家公司、同一个战壕的战友。

  年终排名考核,无论对基金经理,还是对基金公司都是一件大事,而这导致每年12月的市场充满博弈和各种变数,排在前十名左右的基金会倾向于“保排名”。“市场一有风吹草动,会先卖掉基金集中持股的个股,避免被其它基金拖累。”深圳一位基金经理坦承,虽然长期看好成长股的投资价值,但基于排名考虑,短期先兑现利润。这种博弈心态在基金经理之间普遍存在。

  此前A股市场最经典的战役便是,2009年华夏基金当时的“金字招牌”王亚伟在最后一日突然逆袭,反超银华基金(博客,微博)的陆文俊,成功登顶当年偏股型基金收益的榜首。因近年“砸盘”手法屡屡在A股市场出现,证监会为此曾专门表示,“禁止机构砸盘”。


(责任编辑: 蒋柠潞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