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资金贵 实体慌降杠杆不宜过猛

2013年12月19日 07:24    来源: 广州日报    

  距离2013年年末还有一周多,但各大银行已经提前进入“备战”状态。实质上,近期不管是银行间资本市场,还是实体经济借贷市场,大家都纷纷感叹:“年底了,谁有钱谁就是大爷。”

  概括来说,2013年的资金市场真可谓是“听取‘高息’一片”。在银行间市场,昨日拆借利率重现火箭式升势,单日逾一百个基点的涨幅使得机构心慌不已。而在实体经济市场上,年末银行的“捂紧钱袋”则直接催旺了民间借贷市场。企业主们此时是“不怕利息高,就怕没有钱”。

  对于今年“特别紧张”的资金面,笔者认为,央行今年坚持中性偏紧的立场是资金价格上抬的一大关键因素。而在央行收紧“水闸”的背后,我们要看到,其主要政策意图是降杠杆、“挤水分”,修复2008年以来整个经济体不断加杠杆带来的庞大债务问题。

  在这个大背景下,资金利率上行、利率市场化步伐的加快又使得银行愈加“唯利是图”。以前,银行可以以很便宜的价格从央行借钱,再去购买更高收益的长期债券,赚取利差。但现在钱更贵了,监管层又严禁“代持”,债市收益已难满足银行的胃口。为了保证其盈利水平,银行今年纷纷弃债做同业。由于近期市场流传,监管同业业务的“9号文”在春节后将落地。这使得银行愈加疯狂“抢闸”末班车,导致大量资金积压在同业业务上,市场自然更加感觉“没钱”。

  当然,银行将资金放在收益更高的地方,本来就是市场化行为,无可厚非。但对于实体经济来说,降杠杆的过程非常痛苦——债市已一蹶不振,资金利率的上抬也已传导到实体经济。央行其实也意识到,若矫枉过正必将造成实体经济大量“失血”,因此在第三季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其也强调,要“创造一个稳定的货币金融环境”。有了这句话,笔者认为,6月份资金紧张状况不会重演,央行会采取更加柔性的手段来降杠杆。


(责任编辑: 魏京婷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