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当前位置      首页 > 财经滚动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市场流动性趋紧 沪指遭遇八连跌 半年线保卫战打响

2013年12月20日 08:38    来源: 成都日报    

  受美联储宣布量化宽松月额度缩减100亿美元,以及国内银行间1月期回购利率突破8%的双重利空影响,昨日沪深两市股指双双高开低走,继续下挫。盘中,虽然券商股一度直线拉升强护盘,无奈银行、地产等其他权重板块并未积极响应,弱势不改,拖累股指震荡回落。同时,市场热点几近全无,题材股悉数回调,土地流转、互联金融、手游等板块跌幅居前。截至收盘,沪指下跌0.95%,收于2127.79点,距下方半年线仅半步之遥。

  盘面>>>

  银行地产联手杀跌

  沪指险守半年线

  美联储18日宣布将从明年开始小幅削减月度资产购买规模,不过QE逐步退出的消息并没有吓倒美国投资者,相反美国三大股指均以大涨来回应。受到美股大涨刺激,沪深两市早盘双双高开,并一度快速冲高。但很快在银行、地产等权重股杀跌的拖累下,A股再显疲态,两市股指冲高回落。

  上午11时08分大盘再现异动,跟光大乌龙指时的时间点出奇一致,不过此次是券商股集体暴动,国海证券一度大涨逾5%,而板块指数更是8分钟内拉升了近两个百分点。然而,这波行情来得快,去得也快,在其他权重板块继续弱势调整的拖累下,股指再次震荡回落。

  盘面上看,银行、地产、钢铁、煤炭、有色等权重板块集体低迷,而创业板指数在环保、传媒以及互联网等题材股联袂拉升的带动下,一度逆市上涨,涨幅达到2%。尤其是传媒板块波动较大,如光线传媒前日暴跌之后,昨日一度封涨停,激活整个板块走高。不过受到主板市场影响,创业板也未能一直保持强势表现,涨幅大幅缩窄。传媒股内部也出现分化,华谊兄弟再次暴跌逾5%。

  截至收盘,沪指下挫20.49点,收于2127.79点,逼近下方最后一道均线支撑半年线;深成指下跌89.24点,收于8147.71点。

  原因>>>

  1月期回购利率突破8%

  市场流动性趋紧

  美国逐渐退出QE,美股大涨迎接,但为何A股未能跟进,银行等金融股反而成为杀跌的主要力量,其背后有何原因?对此,分析人士认为,美国退出QE或将加大资金从新兴国家出逃的风险。资金进来不怕,怕的是出逃,而对于反应快速的资本市场或将首先受影响。因此,后期需继续跟踪有关全球资金的流向,可以通过观察人民币汇率、外汇占款等相关指标来辅助分析。

  同时,国内方面,资金紧张的状况依然没有得到有效的缓解。根据相关报道,19日银行间1月期回购利率突破8%,再创6月钱荒以来新高。而之前市场普遍预计央行将在昨日开展逆回归操作,央行暂停逆回购着实让市场感到意外,导致中小银行成为昨日主要下跌力量。

  业内人士指出,央行维持偏紧流动性,以抑制地方政府投融资无约束膨胀的政策意图并未改变。同时,美国经济持续复苏推升的QE退出预期,将推升全球利率水平,流动性在未来几周预计难以大幅宽松,这也将持续影响A股市场的表现。

  后市>>>

  半年线或有反抽

  但弱势难以扭转

  沪指已经连续8个交易日下跌,期间成交量不断萎缩,显示市场人气明显不足,这意味着大盘短期反弹动能有限。不过,由于沪指已逼近下方最后一道均线支撑半年线,在此附近短线或有反抽。因此,大盘后市或将继续呈弱势震荡格局,等待资金面趋紧的情况好转。

  分析人士表示,上证综指已连跌了八天,这使得人气下降了许多,如果继续杀跌,短线比较容易产生反弹,只是弱势较难得到趋势性扭转。目前仓位仍重的投资者暂不宜杀跌,不如等待反弹后再寻机减仓。如果股指并没特别像样的反弹,深套了的投资者也可果断地调整仓位,为明年市值配售做准备。考虑到深市发行新股涨幅通常较大,投资者不如换些同样性质的深市个股。打比方说,如果原持有沪市大市值、低市盈率个股,那就逐渐转向深市大市值、低市盈率个股,这或许会比较有利。

  金证顾问分析师指出,资金面的越发紧张让短期市场的企稳进入了较为尴尬的局面,也给市场的投资信心造成了沉重打击。不过,从量能的角度看,调整持续缩量,且下方面临半年线以及上升趋势线的共同支撑,如果后市不再呈现新的利空,那么大盘继续震荡下行的空间依旧有限。操作上,建议投资者短期静观其变,控制仓位。


(责任编辑: 马欣 )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延伸阅读
  • · 沪指“十字星” 显示压力重      2013年11月27日
  • · 沪指放量涨61点 四大异象藏隐忧      2013年11月19日
  • · 沪指今日有望跳空站上年线      2013年11月18日
  •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上市全观察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