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快递自提柜尴尬处境 推广尚待规范

2013年12月25日 10:04    来源: 北京日报    

  昨日下午,记者来到位于朝阳门地铁站西南口的京鲜365自提柜前时,这个刚开放几个月的快递自提柜,被密密麻麻的自行车围了个严严实实,让人难以靠近。自提柜蓝白相间的柜门簇新,表面上连个划痕都没有。记者驻足等待半个小时,既无快递工作人员来放入包裹,也没有消费者来取快递。“这两个月,我就没见有人用过这个自提柜。”一旁自行车棚的工作人员坦言。

  从今年年初开始,京东、圆通、顺丰、韵达、城市100、京鲜365、校园100等电商和物流企业纷纷开设快递自提柜,遍布高档社区、大学校园、地铁站点等区域,以图解决快递物流最后一公里的配送问题。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记者连日来走访发现,在商业模式不成熟、各方利益难协调等诸多困难下,这些快递自提柜在现实中用者寥寥,多数处境尴尬。

  优势不明

  多数自提柜生意冷清

  快递自提柜之所以曾被业界看好,主要是因为具有省人力、全天候的特点。而现实情况却恰恰相反。

  以京东商城中关村自提站为例,快递自提柜就摆放在自提站内,对外开放的时间与自提站一样都是从9时到19时,并没有延长服务时间。

  “使用自提柜的消费者确实没有人工自提的多。”自提站内的工作人员介绍,虽然自提站附近写字楼众多,但选择自提业务的顾客并不多。即使顾客选择了自提,也不是所有快递包裹都能使用自动自提柜,一是自提柜分布位置有限,二是自提柜体积一般较小,大件的包裹塞不下。所以,使用自提柜投递的快递包裹,仅占自提站包裹总量的2成左右。

  “去柜台,报一下姓名、住址,工作人员就能帮你拿,而使用自提柜还要自己手动输号码。”刚刚从自提柜取出包裹的张先生表示。同样,人民大学知行5楼下的校园100自提柜一开始也宣称将推行全自助服务,但在运行了几个月后,原本的自动服务也已经变为人工服务。

  起初设立的两排自提柜已有一排彻底停用,剩下的一排也被拆去了柜门,成了开放式的货架。虽然上面码放着密密麻麻的快递包裹,但取件过程却是通过现场的工作人员完成。“我们最晚到晚上7点,要是包裹还没人取,我们就带走,第二天继续等。”现场的工作人员透露,如今这些自提柜也都是“限时服务”,但在设立之初,这些自提柜都是24小时服务的。

  设立在地铁站边的京鲜365自提柜更是“生意冷清”,不少站点的自提柜都如同朝阳门站点一样,少人问津。“公司都有前台可以代收快递,没人的是家里,难道我下了班要自己抱着快递挤地铁?”在一家银行工作的白领陈小姐说。

   成本难降

  快递企业陷选择窘境

  曾经被快递企业寄予厚望的自动自提柜之所以会陷入窘境,快递企业自身的态度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自提柜投入大,盈利慢,而且还不能实现全品类覆盖。”一位知名快递公司的相关业务负责人介绍,一组自提柜各种成本加起来要5万元左右,定期维修开支也较大,且因体积受限,并不能实现全品类商品的自提。一般快消品、小家电和3C产品占地小,基本可以满足自提条件,但家电、家具、米面、箱装饮料等较大和较重的商品依旧需要人工送件,这就意味着自提柜能缩减的开支十分有限。

  “如果没有其他业务为之输血,单一的自提业务很难见到盈利的那天。”该负责人表示,如果投入和产出不成正比,又无法加入更多的增值服务,那么自提柜模式难以为继。

  除成本原因之外,快递企业与城市100、校园100这类末端配送公司合作时也显得有所保留。这其中既有服务利润分成的原因,也有客源保护上的考虑。

  一位快递公司内部人士直言,如果末端配送公司通过自提点和自提柜成功控制了“最后一公里”,那么不与它合作的快递公司会不会因此进不了小区?末端配送公司垄断末端市场后,会不会向快递前端业务进军,反客为主?这些因素都让快递企业心存顾虑。

  专家观点

  自提柜模式

  推广尚待规范

  “快递自提柜确实能帮助解决‘最后一公里’的问题,但就目前的情况看,自提柜模式大规模推广的条件还不成熟。”中国快递协会一位负责人表示,虽然从去年开始,不论是政府层面还是快递企业都开始试点快递自提柜,但现实中仍有很多问题没有解决。

  例如快递自提柜的标准问题,什么样的尺寸,什么样的运作方式,采取何种安全措施,什么样的企业可以运营,自提柜可否进行其他有偿服务……这些问题都牵扯众多的利益关系,必须一一厘清。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企业盲目扩大自提柜适用范围,可能会让投资打水漂。

  除此以外,目前在多数电商的退换货服务中,都有收件时“开箱验视”的条款,而自动的快递自提柜模式忽略了这一环节。如果消费者、商家、快递公司三者间产生纠纷,责任如何界定,消费者又如何维权就成了麻烦事儿。

  更为重要的是,目前快递人力成本尚能承受,一些企业更是推出“当日送达”等上门快递服务。在这一背景下,为更早拿到网购产品而设置的自提柜显得有些“鸡肋”。不过,未来随着快递人力成本的上升,自提柜才可能迎来春天。


(责任编辑: 邢晓宇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