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银行理财3月收益破7.5 网易携11%入局

2013年12月26日 08:01    来源: 成都商报    

  “听说兴业银行发行的一款非保本的理财产品,期限仅为96天,预期年化收益率高达7.6%。”北京市民徐女士对周围的朋友说。据媒体12月24日报道,银行短期理财产品收益率在6月末创下的新纪录,已被兴业银行高达7.6%的年化收益率刷新。

  临近年末,揽存大战打得如火如荼,各家银行基本都将收益率维持在6%左右。值得注意的是,互联网巨头的不断加入,让这场年末“抢钱”大战显得尤其激烈。继阿里、百度推出高收益的理财计划之后,网易理财更是在12月25日推出一款加上5%补贴后,收益率超11%的添金计划,吸引了众多投资者的眼球。

  但屡创纪录的融资成本,也引发市场对银行理财产品是否会“亏本赚吆喝”的担忧。国海证券投资银行部董事总经理汪杰就透露,他所参与的一项调研揭示,部分理财产品在运行过程中,未能实现预期收益;银行为避免潜在声誉风险,向客户进行了刚性兑付。

  > 屡创纪录:

  银行理财收益率破6进7

  上述兴业银行产品名为“万利宝2013年第五期第28款(圣诞秒杀版2)非保本理财产品”,门槛为5万元,发行期为12月24日至25日,期限仅96天,但预期年化收益率却高达7.6%。按照兴业银行提供的数据,过往同期限产品收益率为6%、6.2%。

  事实上,市场在6月末首次出现大规模流动性紧张,当时民生银行、平安银行、华夏银行和建设银行等机构曾经发行少量年化收益率在7%的短期理财产品,就已被不少同业认为“不可思议”。近半年时间后,兴业银行的上述产品刷新纪录,创7.5%~7.6%的新高。

  刷新纪录的不是只有兴业银行。据银率网数据库统计,12月21日至23日北京地区共有85款人民币理财产品预售,39款产品的预期收益率超6%。其中,北京地区在售的理财产品中,平安银行90天和367天的两款保本浮动收益的产品,预期最高年化收益率更是达到7.5%与8%。

  国有大行也参与了这场争夺战。中国银行正在发行的社保卡(第六期)专属理财产品,期限为93天,预期年化收益率6.2%。

  据普益财富统计,上周共发行705款银行理财产品,其中期限1个月至3个月的平均预期年收益率为5.57%、3个月至6个月为5.67%,收益率分别比前一周增加16个基点、14个基点,比11月平均水平增长51个基点、46个基点。

  > 持续时间:

  多位分析师认为或持续到年后

  北京君德财富投资管理有限公司首席分析师袁建明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目前各家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较高,一方面是因为年底业绩考核,另一方面是面对互联网的高收益产品,银行不得不提高产品的收益率。格上理财分析师王燕娱也认为,互联网金融包括信托、资管等其实都对银行的资金存在分流。

  这种高收益率的现象还会维持多久?多位理财领域的分析师都认为,银行理财产品高收益率的现象可能会维持到年后。

  “预计年底银行考核时点结束,银行揽储压力释放,银行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可能会有所回落,但回落幅度可能不大。春节前,银行理财产品的平均预期收益率有望继续保持高位。”银率网分析师殷燕敏表示。

  不过,她也进一步指出,随着利率市场化进程的发展,银行理财产品将逐步摆脱揽储工具的帽子,转向真正的代客理财工具。目前很多银行也已经积极调整旗下理财产品线,增加开放式理财产品的数量以及类型,这将是未来银行理财产品的主力。

  > 网易入局:

  被指亏本赚吆喝 可持续性存疑

  百度推出收益率8%的理财计划之时,市场的惊讶声和质疑声一片。而网易昨日更是推出了添金计划理财业务,最新7日年化收益率达到了6.42%,在此基础上网易再补贴5%现金红包,预计收益将超过11%。

  据介绍,该添金计划采用限售的方式,每个用户购买金额最多2万元可享受补贴,2万元以上部分不享受补贴,合计发售5亿元。《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网易昨日10时开始售卖的添金计划,截至14时左右已售罄。

  “百度、网易等都是才开始搭建互联网理财平台,补贴客户的方法只是他们打开市场的营销手段,不具有长期的可持续性。在补贴期之后,对客户的吸引力还是主要看产品的投资回报能力。”普益财富研究员吴泞江指出。

  袁建明也表示,之前的余额宝是5%、百发是8%,而此次网易理财收益率达到11%,是一种为了吸引眼球的广告营销手段,最主要的是为后续该类产品发展做铺垫。采取补贴高达5%的现金红包的方式,如果资金量到达一定的规模,肯定会亏本,这种做法显然不具有持久性。

  针对互联网金融市场频出各类高收益理财产品,殷燕敏指出,互联网理财产品目前都是网络公司与基金公司合作,投资者在选择时要关注具体合作的是什么基金产品,风险高低取决于合作产品的类型。不要盲目追随高收益,也要注意产品的流动性。

  综合每日经济新闻、21世纪经济报道


(责任编辑: 韦伟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