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迎战互联网金融产品,商业银行确实一直在努力。近日,颇具草根气质的互联网语言——“马上体”也被银行应用到产品营销中,这一点甚至与互联网金融产品的“鼻祖”余额宝有些不约而同。商业银行的努力确实值得肯定,不过不可否认的是,商业银行距离互联网思维方式仍有很远的距离。
笔者曾经现场聆听一位互联网微博大V“教诲”,该人士认为,互联网企业的基因是天生的,其他企业学也学不来。该观点曾引发包括笔者在内的来自传统媒体的一干现场听众愤然,不过冷静想想,其观点中有关传统企业转变互联网思维方式难度很高的表述还是比较现实的。
过去对于互联网冲击的说法嗤之以鼻的商业银行,在去年被动地认真上了一课。面对互联网金融从草根变土豪的豪气,曾有一家国有大行委托专业的咨询机构前往天弘基金调研,也有银行迅速表示要学习余额宝,但是截至目前来看,多数仅仅是学习到了皮毛,而未能得到创新的精髓。事实上,商业银行忽视了一点,互联网金融的成功并不简单的因为其购买的便捷性,甚至也不是单纯的价格战。因为从用户体验来看,互联网金融产品关注到了几乎每一个细节。以余额宝为例,该产品可以说是创造了一类新的投资需求,使投资者放弃了数年来习以为常的活期存款,这种想在用户前面的思维方式才是成功的核心。
过去,由于缺乏对手,商业银行的理财产品经常是被抢购甚至秒杀的,其在营销上自然无需花费太多心思,更别说颠覆性创新,但目前大资管时代来临,来自其他金融机构和互联网企业的竞争确实“压力山大”,商业银行营销转型和创新也已经是如箭在弦、不得不发。当然,目前学习草根语言仅仅是创新的一小步,让用户获得绝佳的投资体验才是银行夺回主动权的制胜法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