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三连阴加速赶底 六机构热议2000点“救赎”

2014年01月07日 07:46    来源: 中国经济网—《证券日报》    

  

  分析人士认为,昨日沪指放量跌破2078点一线的筑底平台,下方支撑位在2000点附近

  ■主持人 张 颖 牛仲逸

  三因素致大盘下跌

  主持人:周一,两市延续调整态势。上证指数报2045.71点,跌幅1.80%;深证成指报7818.46点,跌幅2.61%。请问,是什么原因导致市场出现破位下跌的呢?

  顶点财经:大盘持续下跌的主要原因有:第一,2013年12月份汇丰中国服务业PMI为50.9%。这是昨日大盘下跌的直接原因,该数据低于2013年11月份的52.5%水平,已经连续第二个月下滑,并且创2011年8月份以来最低水平。这对目前受IPO开闸等因素影响而处于震荡状态的市场来说,无疑又是一个冲击,严重打击场内资金做多情绪。

  第二,资金面紧张仍是影响市场状态的一大因素。上周银行间市场资金面出现缓解,短期限资金利率连续回落,然而在2013年年底冲存款后产生的大量存款准备金补缴、春节前居民取现以及IPO开闸等因素的联动作用下,市场资金面仍显紧张。

  第三,本周三A股将迎来IPO开闸,新股正式开始申购。据悉,最近两周将有26家企业IPO过会,发行频率刷新了A股历史纪录。其对股市的短期影响存在较大不确定性,投资者多数抱着谨慎观望心态;而IPO密集发行、新三板扩容带来的巨大资金分流压力是非常明显的,因此市场目前信心疲软,做多动能不足。

  支撑位重回2000点

  主持人:昨日沪指再度破位下行,短期技术形态已基本走坏。请问,后市会如何演绎?

  北京股商:2014年头三个交易日,大盘持续下跌,而且阴线一天比一天大,昨日技术上又形成破位放量下跌之势,可以说去年年底的小平台企稳已经终结,股指重新步入下行通道。因为只要市场不放量,任何企稳反弹都要谨慎,地量出地价,当出了地量而没有地价的时候,就要警惕后边的放量杀跌恐慌盘,而最近盘面上连续出现放量杀跌,股指必然也要顺势破位。

  大摩投资:从技术面来看,昨日沪指放量跌破了2078点一线的筑底平台,短期已经破位,未来沪指下方的支撑位将会重回2000点一线附近。

  广州万隆:从技术面来看,沪指周K线上多头的“底线”已被彻底击破:即连接6月28日当周的1849低点、以及11月15日当周低点,一轮上行结构线已被跌破。本周重心再度下移,确认其跌破的有效性。从历史考察,自2009年以来至今,同样的情况发生过五次。例如,连接2012年12月7日当周及2013年5月3日当周低点;连接2012年1月6日当周及2012年3月30日当周低点;连接2010年7月2日当周及2011年1月28日当周低点;连接2009年9月4日当周及2010年2月5日当周低点,均可发现相似形态不断被复制。按此规律,本次跌破后中线走势已不乐观。

  东吴证券:从技术角度分析,首先从缺口上看,去年12月份,2228点至2231点上有一个跳空向下缺口,这是突破型跳空缺口,说明空方势力较强。其次从K线上看,昨日的大阴棒同样说明空方势力很强,跌破了2068点也说明破位了,短线继续下跌概率很大。最后从形态上看,大盘顶部形成了很标准的M头,这说明股指继续向下的概率很大。

  关注首批上市新股

  主持人:从昨日盘面看,沪深两市板块全线飘绿。其中,上海自贸区跌幅逼近5%。草甘膦、水域改革、林业、土地流转、油品改革等概念板块跌幅超4%。请问,后市该如何布局?

  东吴证券:此次IPO重启后,建议投资者重点关注第一披上市新股。理由如下:1.第一批新股是市场上准备上市新股中基本面相对优良的品种。良好的基本面将为这些新股上市的炒作提供很大的空间,所以这些个股值得关注。2.历史规律。中国A股市场历来就有炒作第一批新股的传统,比如2009年桂林三金和万马电缆就遭到市场资金的热烈追捧。因此本次的第一批新股非常值得期待。3.本次新股全部是经过了整顿后,并且证监会出台规定,不得欺诈股民上市,否则要求回购股票。所以这些公司的财务做假概率是很低的,是值得信任的。4.目前各大券商正在到处为新股路演,也有机构正在为新股调研而忙碌。不难看出,机构投资者也在为炒作此次新股而积极准备着。

  万联证券:从历史经验来看,医药行业是穿越牛熊周期最为靠谱的板块,其次是农林牧渔和家电行业。从行业分类来看,成功穿越牛熊周期的前六大行业当中,除了农林牧渔以外,全部属于大消费类行业,由此判断,投资消费品是最有可能穿越牛熊周期并取得绝对收益的一条途径。主要原因在于医药行业长期受益于老龄化趋势,家电、汽车受益于中国城镇化进程,同时也受益于居民收入水平提高以及政府刺激内需的政策导向。相对于投资主导的经济周期,这些行业与消费水平关系更大,投资增速进入下降通道而消费水平却在持续提升,这一投资逻辑2014年仍将延续。


(责任编辑: 韦伟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