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成品油价改要让消费者花钱更明白

2014年01月08日 07:59    来源: 中国经济网——《证券日报》     夏 青

  成品油定价机制仍有进一步改进的空间,调价的主体应该由有关部委变成“三桶油”自身

  “释放改革红利”的表态让社会对2014年各领域的改革进程有了更多期待。从2013年的趋势看,2014年资源价格改革将全面开花。成品油在市场化方面已经先行一步,业内专家对其进一步向市场化迈进表示期待。

  厦门大学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表示,成品油定价机制仍有进一步改进的空间,调价的主体应该由有关部委变成“三桶油”。未来成品油是否调价的通知,应该由企业来发布,而不是国家发改委。

  不仅如此,还有业内人士认为,在公平性、透明化、定价权方面,新机制也仍然有所欠缺,需要进一步完善。

  2013年3月26日,国家发改委披露新的成品油定价机制,原本的22个工作日的调价周期缩短至10个工作日,取消了上下4%的幅度限制。同时规定当汽柴油的涨价或降价幅度低于每吨50元时,纳入下次调价时累加或冲抵。

  新成品油定价机制运行不到一年,业内普遍认为,新机制下国内成品油价格与国际油价接轨更紧密。

  金银岛成品油研究主管韩景媛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炼厂和主营的利润得到锁定,积极性更高。与此同时,由于投机得到很大程度的抑制,成本比较容易控制,加油站的日子也好过多了。而对于消费者来说,虽然波动频繁,但波动幅度较小,更没有以前"国际跌、国内涨"的不平衡感觉。

  但美中不足的是,当前的成品油价格仍然由国家发改委根据国际原油的变化进行调整,并没有完全由市场供需决定价格。

  “调价机制就算灵活了不少,最终的决定权仍然不在竞争市场之中。”一位业内研究员如是说。他认为,应该将定价权下放至企业。

  不过,当前成品油市场仍然是“三桶油”的天下。因此,业界对定价权下放也存在担忧。实际上的垄断局面可能会造成一旦国际油价一直处于上涨空间,油企很难割舍中游的利润,将成品油的调价幅度压低。

  此前,国家发改委价格司副巡视员郭剑英表示,国内的成品油,经过了2008年和2013年两次重大改革,已实现和国际市场油价间接接轨,但国内成品油的生产经营体制还没有实现充分的竞争,政府做一定的干预和控制也是必要的。随着国内成品油市场经营体制的改革,特别是市场竞争的形成,成品油的价格可以完全放开交给市场。到那个时候,油价调整可能会更加频繁,就像现在的股票市场一样,随着涨涨跌跌,成为大家一种习惯的状态。

  实际上,更重要的是,新机制还存在不透明之处。以往挂靠参照布伦特、迪拜、辛塔三地油价。此次根据国内原油进口结构变化,适当调整了挂靠油种,但挂靠的是哪个地区的油价却没有明言。此外,成品油的国内平均成本、税收和合理利润情况都没有公开。

  中宇资讯分析师张永浩表示,中国成品油价格组成主要分为原油成本、物流成本、炼化成本、税赋成本。但当前公众视线主要集中于国内成品油与国际原油的联动紧密性上,对于国内成品油的价格构成认识并不清晰,即社会注意力主要放在“调”上,而对于自身消费的成品油“价”不甚明了。

  张永浩认为,未来的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有必要更为明确的阐述价格构成,让消费者买油钱花的更加明白。从改革的角度看,未来成品油消费税或将由隐性征收改为显性征收,征税对象下移至终端消费环节,“价内税”改“价外税”,剔除中间流通环节征税,以达到降低企业成本,遏制企业加价行为,降低相关商品价位的目的。


(责任编辑: 韦伟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