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CPI连续两年处于“2”时代 春节效应未完全显现

2014年01月10日 08:26    来源: 深圳特区报     刘铮

2013年12月PPI同比降1.4% ,全年同比降1.9%。

 

图为一名工人在辽宁大连瓦轴集团检测轴承套圈。

 

  国家统计局9日发布的显示,2013年12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2.5%,全年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2.6%,连续两年处于“2”时代。专家认为,春节临近物价上涨仍是趋势,但节后物价上涨压力将明显降低,今年物价预计总体温和上涨。

  2013全年CPI远低于调控目标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去年12月份食品价格上涨4.1%,非食品价格上涨1.7%。食品价格上涨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约1.33个百分点。其中,鲜果价格上涨15.6%;肉禽及其制品价格上涨3.6%;鲜菜价格上涨2.6%。

  相比去年11月,12月CPI环比由降转升,但同比涨幅有所回落。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高级统计师余秋梅分析说,从发布的环比数据看,食品和非食品价格环比分别上涨了0.6%和0.1%。非食品中,汽油、柴油和水、电、燃料价格环比也有所上涨。

  在蔬菜生产大省山东,去年12月份蔬菜价格整体平稳,涨跌不大。寿光蔬菜物流园价格指数去年12月底相比月初上涨9.5%,但12月底相比上年同期却降3.7%。山东沂源县大张庄镇房家圈村菜农张成俭2013年种了两亩大棚蔬菜,他告诉记者,2013年蔬菜整体比上年要低,“西红柿、辣椒价格都不行”。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50个城市主要食品平均价格变动情况(2013年11月21-30日)显示,相比上月同期,27种商品中有17种处于上涨状态,其中牛羊肉、鸡蛋均上涨,上涨幅度最大的豆角达到18.9%。

  从去年全年CPI上涨来看,12个月中只有4个月在3%及以上,其他均在2%至3%之间,最低为2.0%,全年2.6%的物价涨幅远低于3.5%的调控目标。

  “去年除了牛羊肉、牛奶价格较高以外,其他日用品价格都上涨不大。”今年56岁的济南市民李程说,老两口吃饭一月花费六百元左右,而发放的养老金每年都涨,这让他们感觉物价上涨造成的影响并不大。

  春节效应未完全显现

  春节临近,记者在一些超市和菜市场了解到,目前农副产品价格整体稳中有涨,但春节效应尚未完全显现,猪肉等部分农副产品价格甚至还在下跌。

  农业部监测数据显示,2014年第一周,蔬菜价格稳中有涨。重点监测的28种蔬菜中22种价格上涨,周均价每公斤为3.84元,环比涨3.2%。其中,豆角和西红柿涨幅超10%。寿光蔬菜指数中心分析师王瑕认为,进入腊月,各地蔬菜需求量会持续增强,南方外省菜上市量继续增加。预计近期寿光蔬菜价格将会呈平稳或略高态势。

  鸡蛋价格出现连续上涨。农业部数据显示,2014年第一周全国鸡蛋和羊肉周均价每公斤分别为8.47元和55.95元,比上一周分别涨0.8%和0.2%。

  业内分析认为,由于春节效应缓慢释放,食品厂商备货增加,鸡蛋走货加快,并且部分地区蛋鸡产蛋性能下降,鸡蛋供应减少,短期内蛋价仍有上涨空间。

  据新华社全国农副产品和农资价格行情系统监测,元旦过后,全国猪肉价格降势较为明显。与1月1日相比,1月7日,猪五花肉、猪后臀尖肉全国日均价格分别下降0.5%和0.4%。

  山东高唐县众合牧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杨付军说,近日生猪收购价已跌至14.2元/公斤,养猪开始出现亏损。据他介绍,生猪价格下跌的原因,一是因为近期疫病导致部分养殖户抛售,二是因为部分肉联厂联合压价。

  春节后物价上涨动力不足

  专家分析认为,虽然春节前物价仍会上涨,但节后物价上涨压力将明显减弱,由于今年经济增长及货币政策都将保持基本稳定,物价上涨压力不大。

  据了解,牛羊肉产品经过一年多的上涨后,上升空间已明显降低。山东省畜牧兽医信息中心专家认为在市场消费规律的作用下,春节前后必然会出现一个回调,以缓和紧张的上涨势头。

  近期一直供应紧张的牛奶,预计在节后也将有所缓和。“目前5元/公斤的鲜奶价格应该是个峰值了,奶价可能要下调。”山东省高青黑里寨昊然牧场负责人李家路说,这么高的价格真是“百年不遇”。

  对于今年的蔬菜价格,业内预计,仍将整体稳中有涨,但部分品种或仍会大起大落。张成俭说,现在建一个大棚的费用约五六万元,平时的化肥、种子、人工投入也不少,一年到头也就赚三五万元,和外出打工差不多,期盼今年的菜价不要大起大落。

  山东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张卫国说,在经济增速稳定、货币政策稳健的大背景下,今年的物价上涨压力并不大,但稳定物价仍需着重防范部分农副产品价格过大波动,为此应继续加强农业信息发布,减少盲目种养。

  对于今年的整体物价水平,业内普遍预计将处于温和上涨状态。交通银行的报告初步估计认为,2014年CPI同比涨幅为3%左右。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近期发布的《中国宏观经济运行报告(2013-2014)》也预计,2014年我国CPI或为2.8%。(据新华社济南1月9日电)

  数据

  去年12月CPI同比涨幅回落至2.5%

  新华社北京1月9日电(记者 刘铮)国家统计局9日发布报告,2013年12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同比上涨2.5%,涨幅比上月回落0.5个百分点。

  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高级统计师余秋梅解释说,去年12月份CPI同比涨幅的回落主要是受对比基数较高影响。12月份CPI同比指数的对比基数比11月份提高了0.8个百分点。

  据国家统计局测算,12月份2.5%的CPI同比涨幅中,翘尾因素为0,新涨价因素为2.5个百分点。2013年全年,全国CPI比上年上涨2.6%。

  食品价格继续领涨。12月份我国食品价格同比上涨4.1%,影响CPI上涨约1.33个百分点。其中,猪肉价格上涨1.6%,粮食价格上涨3.8%,鲜菜价格上涨2.6%。

  居住价格涨幅也比较突出。12月份我国居住价格同比上涨2.8%,其中住房租金价格上涨4.7%,水、电、燃料价格上涨1.1%。

  此外,12月份我国衣着价格同比上涨2.1%,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价格上涨1.4%,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价格上涨0.9%,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价格上涨2.9%;烟酒及用品价格下降0.4%,交通和通信价格下降0.1%。

  从更能反映物价最新变动情况的环比数据看,12月份全国CPI环比上涨0.3%。其中,食品价格环比上涨0.6%(猪肉价格上涨0.6%,鲜菜价格下降1.5%),居住价格上涨0.3%。

  当日发布的报告还显示,12月份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同比下降1.4%,环比持平;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下降1.4%,环比持平。2013年全年,全国PPI比上年下降1.9%,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下降2.0%。

  链接

  PPI降幅超预期凸显制造业通缩压力

  国家统计局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2013年12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同比上涨2.5%,涨幅比上月回落0.5个百分点。与此同时,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同比下降1.4%,降幅超过市场普遍预期。

  “PPI的跌幅比预期要大,说明当前经济正承受一定下行压力和通缩风险。”兴业银行经济学家鲁政委表示。

  此前一些机构预测,2013年12月份PPI同比跌幅或在1%至1.4%之间,如今,PPI环比连续第3个月持平,同比则连续22个月负增长。分析人士认为,目前工业品价格回升乏力,制造业领域仍有通缩压力。

  “从2013年12月PPI同比构成看,2013年12月生产资料价格同比下降1.8%,这是导致当月PPI同比继续负增长的主要原因。”交通银行高级宏观分析师唐建伟表示,具体来看,在生产资料价格构成中,采掘工业价格下降4.0%,原材料工业价格下降2.0%,加工工业价格下降1.4%。

  与PPI同比持续负增长相吻合的是,2013年12月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也出现较明显的下跌。其中,有色金属材料及电线类价格同比下降6.0%,燃料动力类价格下降2.2%,化工原料类价格下降1.5%,黑色金属材料类价格下降1.7%。

  PPI持续负增长也与此前发布的12月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变化趋势相吻合。12月份PMI从11月的51.4降至51,略低于市场预期。剔除季节性因素后,12月制造业PMI下降了0.7个百分点至51——为6个月以来的最低水平。

  “PMI下降,其主要拖累来自于生产势头的放缓、需求的降低以及补库存势头的疲弱。”瑞银证券经济学家胡志鹏解释说。

  分析人士认为,中国PPI的持续负增长,与当前全球“弱增长、弱通胀”的格局基本吻合,说明全球经济仍处于脆弱“再平衡调整”进程。

  受全球制造业增长动能放缓的影响,目前各主要经济体基本都处于阶段性的工业领域利润萎缩、PPI同比下探的局面。其中,2012年11月末,欧元区PPI同比增速为-1.2%,仍处于近年低位;11月美国中间产品PPI同比为-0.5%,目前美国工业领域利润增速远低于2009年第二季度的情形。

  统计局数据显示,2013年全年PPI同比涨幅为负1.9%,与2012年持平,目前,PPI已出现连续22个月同比负增长局面。

  对于未来走势,胡志鹏认为,受国内外因素影响,在未来几个季度PPI同比下跌的趋势可能还将延续,他预计2014年一季度PPI同比平均下跌达1.1%。

  不过,过去一年来,PPI同比涨幅呈现出明显的“U型”趋势,在去年5月份同比涨幅触及负的2.9%的年内最低点后,PPI同比涨幅已开始缓慢上升。


(责任编辑: 关婧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