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宏观经济和监管的双重压力下,外资银行在中国仍然步履维艰。在市场份额裹足不前的同时,外资银行在华开始更加注重自身盈利能力的提高而非规模的扩张。普华永道14日发布的第八届《外资银行在中国》报告显示,许多外资银行对其在华战略“坚定不移”,而在人民币国际化、资本项目可兑换、利率市场化等各项改革推进的背景下,外资银行将迎来新一轮发展机遇。
从2007年首批外资银行转制为本地法人银行起至今,外资银行在中国的市场份额一直未见大幅度上升。根据银监会历年年报公布的数据,在华外资银行业机构的总资产占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资产的比重,在2007年至2009年间逐年下降,分别为2 .38%、2 .16%、1.71%,2010年和2011年有所上升,占比分别为1.85%和1.93%,但2012年占比又下降到1.82%。
2013年的外资银行年报和相关统计数据还未出炉,不过,普华永道中国银行业和资本市场部主管合伙人梁国威表示,外资银行的市场份额从2007年至今一直维持在2%左右的水平,可以说,外资银行已经不太重视市场份额,而更加重视自身盈利能力的提高。另外,随着金融改革的深化,在外资行自身发展的同时,国内银行也在发展,因此,外资行2%的市场份额会维持一段时间。
普华永道表示,由于面临着诸如资金面紧张、融资成本上升以及部分行业淘汰落后产能等宏观层面的压力,2013年外资银行在中国的业绩可能不会有明显增长。尽管如此,普华永道认为,金融改革的推进将给外资银行带来更多机遇。
调查报告认为,外资银行将在多个方面受益于利率市场化。这不仅有利于发挥他们在定价风险方面的优势,还有利于其部署利率风险管理产品。同时,也有利于发挥他们在流动性风险管理方面的优势。
人民币国际化是中国金融改革的另一个重要领域。该调查报告指出,那些涉足全球贸易的中资和外资银行都感受到人民币国际化对其业务的影响。外资银行认为这是一个成长的机会,因为外国银行越来越多地使用人民币来进行交易结算,并将他们收到的人民币用于投资。报告显示,诸多外资银行首席执行官提及,中国(上海)自由贸易实验区的建立,明显放宽了离岸人民币兑换、汇款和结算,以及外资银行在自贸区内设立分行的限制,此类改革让他们看到了中国政府对加速改革、创造更加均衡的营商竞争环境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