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多家银行已经开启了理财“春节模式”,产品发行量增加且收益率逐渐企稳,尤其是部分城商行理财产品收益率普遍较高,其中长期理财产品年化预期收益率能达6%以上。
业内分析人士认为,春节前夕银行资金回笼是常态,加之流动性紧张的刺激,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还将有小幅上升。另外,银行创新型理财产品也不断涌向市场,“T +0”赎回模式的全开放型产品将是春节期间不错的投资选择。
发行量和收益率均企稳回升
据《经济参考报》记者观察,城商行的理财产品收益率普遍较高。比如,宁波银行1月23日至1月26日期间发售的一款期限为92天的理财产品,年化预期收益率达6.1%,起购金额为5万元;浙商银行1月22日至1月25日期间发售的一款为期180天的理财产品,年化预期收益率更是达到了6.6%,起购金额同样是5万元。不过,这些高收益理财产品大都是非保本浮动收益型,有一定的风险等级。
“与往年类似,银行大都会在春节前夕大力回笼资金。月末,受制于财政存款上缴、春节效应等因素,银行间资金面已呈现出趋紧态势,今年尤为明显,这种流动性紧张局面也迅速反映到了银行理财市场。上周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就已经表现出企稳迹象,较2014年初,国有大行理财产品收益率跌幅开始收窄,中小行收益率更加平稳,甚至个别银行还开始上调收益率。”普益财富研究员叶林峰说。
有机构测算的数据表明,1月13日-1月17日这一周,理财产品整体平均年化预期收益率方面,国有商业银行下跌了12B P至5 .49%;股份制商业银行则上涨了3B P至5.94%;城市商业银行下跌1BP至5.83%;农村商业银行上涨6BP至5.75%。从投资期限来看,中长期限产品收益率基本平稳甚至有所回升,1-3个月期限预期收益率下跌5B P至5.72%;3-6个月期限收益率下降1BP至5 .8 4 %;6 - 1 2个 月 期 限 收 益 率 持 平 于5.8%。
对于传统的银行理财产品,理财师建议,在春节前资金面持续紧张的背景下,不排除还会有更高收益的产品出现,投资者不妨根据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多关注城商行发行的理财产品。
全开放型理财产品不断涌现
除此之外,渗透互联网基因的理财产品也在银行间不断涌现。近期,包商银行就推出了“日溢宝”保本型理财产品,该产品在设计上和余额宝、百度“百发”类似,投向货币基金,并且在赎回设计上同样可实现“T +0”资金实时划转,当天申购当天计息。
《经济参考报》记者致电包商银行,被告知“该产品起售金额为5万元,现在还在发售中。”在收益率方面,“日溢宝”最新公布的2014年1月15日-2月14日年化预期收益率公告显示,年化预期收益率最高为4.3%。
同样,兴业银行也推出“现金宝3号”理财产品,并强调“支持T +0赎回,30分钟到账”。
“尽管银行系的‘T +0’赎回模式的理财产品,收益率并不像互联网企业理财产品定得那么高,且也有一定的投资门槛,但银行能够以自身信用为背书,推广这类产品。”申银万国一位银行业分析师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说。
另外,银行与机构合作推出理财产品的现象也在增多,投资者不妨予以关注。比如交行的“货币基金实时提现”业务,目前可对接交银施罗德、光大保德信和易方达基金等公司旗下的4只货币基金。客户一旦对所持有的货币基金进行赎回,资金可实时入账,真正实现“7×24小时资金‘T +0’到账”。上述银行业分析师认为,“未来将会有更多的全开放型产品不断出现,以满足有零散资金短暂投资需求的客户。春节前夕投资者不妨可以考虑购买这类新产品,资金支取比较方便。”
产品设计将更趋多元化
“实际上,无论是互联网企业或银行,完全依靠高收益率占领理财市场肯定是短期行为,长期来看还是需要在产品设计上有所创新,银行正在做出尝试,不过目前投资门槛是监管层还没有放开的。”建行一位理财分析师称。
近日,有消息称,银行理财产品投资起点有望降至5万元以下,不过这一消息并未得到监管层证实。根据银监会《商业银行理财产品销售管理办法》明确规定,商业银行应根据理财产品风险评级、潜在客户群的风险承受能力评级,为理财产品设置适当的单一客户销售起点金额。风险评级为一级和二级的理财产品,单一客户销售起点金额不得低于5万元人民币;风险评级为三级和四级的理财产品,单一客户销售起点金额不得低于10万元人民币;风险评级为五级的理财产品,单一客户销售起点金额不得低于20万元人民币。
一位东部沿海地区银监局人士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对于银行理财产品的销售,监管层一直强调要根据投资者的风险承受能力,将产品分类,明确投资起点和风险提示。银行理财产品销售模式和资金管理方式都不同于互联网企业,因此,银行理财产品不可能取消投资门槛完全等同于余额宝这类产品,至于会否适当降低门槛,监管层肯定会根据调研和银行产品设计的方案综合考虑。”
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的一家商业银行个人金融事业部经理则直言,“银行理财资金强调资金来源与运用一一对应,一方面投资门槛降低可以多吸引一批客户参与,但另一方面银行的管理成本则相应会增加。不过,最终还是看各家银行产品设计的方案,今年在理财领域的创新肯定会层出不穷,产品设计也会更多元化,满足不同的投资者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