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春节临近中国市场高端消费降温 大众消费出现快速增长

2014年01月29日 16:12    来源: 新华网    

  随着中国最重要的传统佳节——春节临近,家家户户开始采购年货。不少商场、超市、饭店也推出优惠活动。与往年相比,今年的节日消费更加理性。据商务部介绍,自中央出台厉行节约的八项规定以来,中国的消费市场发生较大变化,一方面高端消费明显降温;另一方面快速增长,并预计今年春节期间还将延续这一趋势。

  近日,记者在北京等一些城市发现,往年春节前夕火热的高档酒类、餐饮、礼品等销售,渐渐归于平淡。白酒销售人员、饭店管理人员和高档会所负责人纷纷表示,今年春节前的销售和预订数量大不如前。

  “白酒销售人员:白酒市场的销售特别不景气,是同期的三分之一,高档酒更是难卖了。”

  “白酒销售人员:跟去年相比肯定是要差一些,因为送礼也少了。现在就是两三百块钱,一百多块钱卖的挺快的。自己喝的也挺多的。”

  “饭店管理人员:现在商务宴请基本都减少了。我们在努力克服这些难题。”

  事实上,春节前夕,高端消费品销量减少只是去年以来中国高端消费锐减的一个缩影。自从2012年底中央出台厉行节约的八项规定、严格限制公款消费以来,高档酒店、奢侈品消费遭遇了寒冬。高端消费领域出现了关门、跳水降价等事件——“千元满汉全席”、价格降幅达一半的狗不理包子、一些星级宾馆要求“降星降级”等等,成为消费品市场的缩影。副部长房爱卿介绍说:“从高端消费明显降温来看,2013年全国餐饮收入比上年回落了14.7个百分点。商务部监测的11种高端白酒销售量下降了7.2%。2013年前11个月3.0以上大排量汽车销售下降20.7%。高端零售、餐饮企业的单用途商业预付卡发行量也出现了大幅下降。”

  据国家统计局的公布数据,2013年,中国餐饮业结束了连续22年来的两位数增长,首次出现个位数。而据民间机构调查显示,去年整体支出下滑一成多,其中礼品支出下滑幅度尤为显著,高达四分之一。

  与高端消费品遇冷相对,大众消费却在增长迅速。以白酒为例,虽然千元以上的高端白酒遭遇寒冬,但数百元的普通白酒却销量猛增,价格还有上涨。除了普通白酒,小排量乘用车的销量、大众化餐饮企业都得到了迅速增长,增幅不乏两位数。商务部副部长房爱卿说:“在高档白酒销量下降7.2%的情况下,普通白酒销量增加,酒类总体销售增长1.9%,所以中低档提升是很明显的。国内汽车销售当中,1.0-1.6升小排量增长21.4%,增幅比上年提高了10.8个百分点,我们觉得这个变化是一种理性的回归,是一种结构的优化,这对保持消费持续稳定增长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面对消费市场的变化,高端消费企业也纷纷采取应对措施,或关门大吉,或网络突围,或多元发展。而在“寒风”中,走实惠、亲民路线成为不少高端餐饮企业的共同之选。北京全聚德王府井店总厨徐福林介绍说:“在年夜饭上,我们适当调控了价位。为了更好地为北京市民服务。简单地说更好地突出了北京烤鸭的特色。从菜品调整上应该说更加突出了烤鸭,还是以风味菜为主。”

  对于高端消费企业转型,商务部服务贸易和商贸服务业司司长周柳军表示,非常欣喜的看到这些变化,对大众化的需求的把握,有助于增加企业的内生动力。“我们现在也非常欣喜的看到一些中高端的餐饮也正在开发一些适销对路、面向大众化的服务和产品。像全聚德他们也是这样,既有像年夜饭、大众化外卖的产品,他们在花色品种和产品的质量方面都动了不少的脑筋。现在从老字号的产品和服务的定位,他们越来越趋于对大众化的需求的把握。这应该是企业发展很内在的动力。”

  北京工商大学市场营销专家崔正认为,高端消费的减少,大众消费的增加有助于经济向上发展。“它能够正确引导消费者去理性的消费,是合理的使用可自行支配的这一部分合法收入。市场可以越来越规范化。可能以前不需要我们自己花钱、掏腰包,比如以前可以开发票,走三公经费或其他费用,我拿到了实惠但没有花钱。反馈到社会上可能社会零售总额就特别高,但这里面很多不是个人在买单,不是消费者买单。这不能客观反映我们国家的经济情况。今后我们流入到市场上的这笔钱就会越来越科学化、合理化。对我们国家经济的增长,对我们行业的分布、判断,可以更客观。因为市场的信息更客观了。”

  对于今年消费情况,商务部副部长房爱卿说,商务部将进一步完善制度,着力发展大众化消费,并推动行业模式创新,促进社会零售商品发展。“下一步,商务部一是要进一步完善制度,深入贯彻中央关于厉行节约的要求,推进厉行节约各项措施的制度化、规范化、长效化,强化监督约束,推动厉行节约工作常态化管理。再一个是着力发展大众化消费,特别是餐饮方面要加大力度,健全标准,完善网点布局,特别是发展社区餐饮服务。三是推动行业模式创新,特别是运用互联网,做到线上线下的融合,这样对企业发展,对便利消费都会起到很大的作用。”

  


(责任编辑: 毛宇舟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