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去年年中至今,互联网金融快速崛起。面对加速流失的,商业银行纷纷推出货币基金卷入战局。专家指出,借助货币基金,大量活期存款在脱离银行之后,又以协议存款的形式返回银行,一去一回间,银行的吸储成本显著上升。银行迫于竞争力推货币基金,其在“转型自救”的同时也难免伤及自身。
力推货币基金迎战互联网金融
春节临近,互联网巨头强大的号召力再次令传统银行汗颜——腾讯公司仅凭一个“新年红包”功能,就使无数用户主动绑定银行卡,“自觉”成为“微信理财”的潜在客户;而“余额宝”在总规模突破2500亿元之后,更是一度创下每天“吸金”100亿元的记录。
面对加速流失的存款,传统银行纷纷加快“转型自救”的步伐。在微信“公众号”中查找“银行”关键词,各大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银行以及城商行几乎全部囊括其中。与此同时,T+0到账货币基金更是成为银行与互联网金融正面较量的重要武器。
据了解,工行浙江分行已联手工银瑞信基金公司推出货币基金“天天益”,申购门槛低,赎回资金可实时到账,方便客户将工行卡里的活期余额及时转换成货币基金;平安银行联手南方基金,推出货币基金“平安盈”,一分钱起购,赎回资金可实时到账;交通银行推出“货币基金实时提现”业务,客户持有的货币基金份额可在数秒钟入账,实现7×24小时资金T+0到账,单一客户单日提现额度高达20万元。
据悉,浦发银行还推出“微信银行闪电理财”业务,通过微信银行,客户可即时完成资金在活期账户和开放式理财产品“天添盈”之间的转入或转出;交通银行推出名为“快溢通”的业务,将货币基金与信用卡绑定,持卡人可先用每月还信用卡账单的钱做理财投资,到期信用卡自动还款;一些银行还可将工资卡与货币基金绑定,员工申请后,每月打入员工工资卡的资金可自动用于购买货币基金。
借道互联网金融 活期存款实现“集体涨价”
就在银行纷纷在灵活性上追随互联网金融的同时,互联网金融已开始大打“收益牌”——除夕当日,微信“理财通”的“七日年化收益率”达到7.448%,“余额宝”达6.432%,百度“百赚”也达到5.832%,不仅远高于活期存款利息,相比同期银行理财产品也毫不逊色。事实上,尽管互联网金融给银行带来压力,而其带给投资者收益绝大部分正是来自银行。
据了解,互联网金融与银行力推的产品本质上都是货币基金。如“余额宝”对接天弘基金旗下的“天弘增利宝”,“理财通”对接华夏基金旗下的“财富宝”,百度“百发”对接“嘉实1个月理财债券E”,其对接的投资品类也大同小异——百度“百发”所募集的资金,100%被用于投资银行协议存款,“余额宝”、“理财通”投资于银行存款和结算备付金的资金也都超过其资金总量的80%。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秘书长李宪铎告诉记者,目前互联网金融所吸收的绝大部分资金都用于投资银行协议存款,这些协议存款起存金额较大,普通散户无法购买。互联网金融出现后,把成千上万散户的资金集中起来,变成规模上亿元的货币基金,然后通过与银行协商获得远高于活期存款的收益率。临近年末,银行资金面紧张,同业拆借利率上升,协议存款利率也水涨船高,这正是互联网金融近期收益率一路走高的关键。
银行“转型自救”难免伤及自身
业内人士认为,无论是银行间竞争需要还是银行与互联网金融竞争需要,各银行都会将货币基金作为重要竞争手段,而从长远来看,这将显著增加银行吸储成本。
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教授郭田勇认为,货币基金活跃,使大量活期存款在脱离银行后以协议存款形式返回银行,一去一回之间,利息提高十几倍,银行在其间损失大量利息收入。货币基金带给投资者的高收益相当一部分恰恰来自银行损失的利差。
记者简单计算:假设货币基金每年有1万亿元投资银行协议存款,平均年利率4%,银行一年需要付出利息400亿元,若这1万亿元全都是年利率0.35%的活期存款,银行付出的利息只有35亿元。投资者多获得的这365亿元收益,恰恰是银行损失的利息。而截至2013年底,我国金融机构活期及临时性存款总量已超过18万亿元,未来货币基金能达到多大的规模,将有多少活期存款通过货币基金“集体涨价”,仍然难以预测。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赵锡军认为,以利息较低的短期存款对应利息较高的长期贷款,实现期限错配,是银行扩大盈利的重要手段。对银行来讲,活期存款占比越大,银行吸收资金的平均成本就越低,利差也就越大。目前大量的活期存款加速向货币基金转移,长远来看将显著提高银行的吸储成本,大力推行货币基金,对银行来讲也是激烈竞争之下的无奈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