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信用债风险露出冰山一角 洛矿提前清算或引发连锁反应

2014年02月12日 16:05    来源: 新华网     王凯蕾

  记者12日获悉,洛阳矿业集团有限公司所发行的非公开定向债务融资工具13洛矿PPN001的持有人广州农商银行、中银基金,要求其提前还本付息,类似情况此前从未发生过。

  业内分析人士称,企业亮丽的合并报表下往往掩盖了债务资金投向与偿还资金来源不匹配的风险,此次洛矿集团事件可以说是该类企业信用风险暴露的冰山一角,目前债券市场仍有类似群体存在,是信用违约风险的主要来源之一,此次事件可能引发的连锁反应值得警惕。

  13洛矿PPN001被要求提前清算

  2014年1月12日,洛阳钼业公告称,洛矿集团不再对其具有实际控制权,未来也无意增持以重获控制权。以2010—2012年合并报表计,洛阳钼业收入平均占洛矿集团同期收入总额的96.23%,失去对洛阳钼业控制权后,洛矿集团将基本不再拥有实体经营业务、未来利润主要来源于对洛阳钼业的投资收益,经营规模、经营稳定性以及自有资金对债务的保障程度都将下降。

  随后,大公国际、中债资信等信用评级机构在相继出具的洛矿集团不定期跟踪评级报告中,将其列入负面信用观察名单。

  来自上海清算所的数据显示,13洛矿PPN001发行额为5亿元人民币,期限三年,本应在2016年8月到期。广州农商银行和中银基金分别持有1亿元和5000万元。

  中债资信评级业务部高级分析师邓睿说,截至2014年1月末,洛矿集团本部公开市场存续债券共15亿元,包括两期中票和一期PPN,债务到期时间在2015—2016年。2011—2013年洛矿集团自洛阳钼业获取的分红金额分别为6.88亿元、1.60亿元和2.13亿元,未来仅依靠上述分红将难以完全归还三笔债务。

  广州农商银行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这一系列事件发生之后,洛阳矿业集团的偿债能力减弱,存在一定的风险隐患,提出相关议案是作为一种规避风险的手段。

  回购方案仍在博弈中

  记者了解到,在11日召开的13洛矿PPN001持有人会议上,因发行人和投资人对回购方案存在明显分歧,未形成任何决议。

  广州农商银行提出的对13洛矿PPN001未到期债务偿付安排的修订议案是,发行人洛阳矿业集团在修订议案表决通过后5个工作日内,无条件回购13洛矿PPN001,并支付相应利息;中银基金提出的修改方案是,洛阳矿业集团于下次付息日(2014年8月12日),在偿付应付利息的同时对13洛矿PPN001以面值100元进行回购。

  据知情人士透露,其他投资人还提出了包括不提前回购,但提高票面利率等方案,但目前大部分投资人倾向于广州农商银行的方案。

  发行人洛阳矿业集团则认为,失去控制权并非是主动减持所致,本身并无过错。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回购能否达成主要取决于发行文件的相关约定,目前来看还存在不确定性。

  洛阳矿业集团在2014年1月27日曾发布公告称,虽然公司不拥有洛阳钼业的控制权,公司合并总资产、净资产、总收入、净利润有所减少,合并口径下偿债能力有所减弱,但公司本部自身享有的总资产、净资产、总收入、净利润未受到明显影响,仍具备相应的债券本息偿付能力。

  邓睿认为,投资人集中性、突发性的大额资金偿付要求将打乱发债企业本有的资金偿付计划,亦可能导致在要求时限内实质性地发生不能偿付,最终导致投资人发生真实的损失,建议投资人和企业进一步沟通,力争早日化解分歧。

  可能引发连锁反应

  业内人士认为,农商行和基金公司等机构被市场普遍认为风险态度中性者,在本次事件中,此类投资者的第一应对措施为本能性和简单性的提前要求偿付,反映出市场整体仍属风险厌恶态度,仍承担不起信用风险显著增加、甚至债务违约的后果。

  受宏观经济增长放缓影响,一些企业利润下滑,举债成本上升。广州广证恒生证券研究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首席研究官袁季认为,此次事件显示投资人感知市场风险上升而采取的主动和积极防范措施,相比其他债权人稍有先机。

  根据中债资信对洛矿集团近年主要财务数据变动推断,洛矿集团本部上述三笔债务主要借于洛阳市政府及财政相关单位,而并非用于实体经营业务;债务资金投向与偿还资金来源并不匹配、加之对主要利润来源核心子公司的控制风险,为其后续本部债务偿付埋下了隐患。

  目前,中国债券市场还存在着一定数量的类似于洛矿集团的发行主体,该类企业下属控股子公司虽然资质较为优秀,但其成立目的通常服务于地方政府项目融资、仅是名义上将优质子公司股权装入该发行主体以符合债券发行标准,后者往往对子公司缺乏实际控制力度。因此,该类企业优秀的合并报表下往往掩盖了债务资金投向与偿还资金来源不匹配的风险。

  “此次洛矿集团事件可以说是该类企业信用风险暴露的冰山一角。”邓睿说。


(责任编辑: 马欣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